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获全国表彰

2019-02-14 11:46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64 次

服务用心 改革惠民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获全国表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梁 莹  通讯员 何 胜

改善医疗服务,改变的是患者就医感受,完善的是医院服务能力。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8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典型经验交流推广会上,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被授予2018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单位,该院院长韦金儒荣获2018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该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心为患者提供智能、便捷、安全、人性化的就医体验,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便利,赢得良好口碑。

互联互通,信息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为切实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2018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在信息化建设、多学科诊疗、急诊急救、医联体、护理服务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据悉,该医院是全区第一家实现全品种医用耗材零库存及信息化的医院。通过2016年底启动、2017年7月正式上线的医用耗材智能物流平台,该院实现了对全部医用耗材物流、配送、使用、追溯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保障了耗材监管的实时性、消耗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升了医用耗材监管水平,有效节省库存资金及院内物流成本。

医院服务是否顺畅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第一感受,也是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2018年5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HIS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健康平台的接口开发工作,向健康平台推送医疗数据,患者可在“智慧健康”微信公众号查询住院信息,患者资料可在各医院共享。同时,继续完善医院“掌上智慧医院”微信服务平台的功能开发,新增支付安全防护功能、住院费用的微信及支付宝支付功能。通过医用耗材物流信息化,挂号、支付手段智能化,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和跑腿次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紧密结合,医联体助优质资源下沉

如何让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在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构建分级诊疗模式方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总院(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构建埌东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联体模式。按照分级诊疗规范要求,明确紧密型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构建了分级诊疗联通网。

通过推进“互联网+”医疗等信息化建设,该医院已建立起较完善的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据统计,目前有8家医疗机构加入该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2018年1-10月进行远程心电诊断26736例;加入远程影像诊断系统的医疗机构有7家,2018年1-10月进行远程影像诊断7582例。远程诊断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患者提供三甲医院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2018年5月,该医院医联体转运中心正式启动,免费接送“总院——埌东医院——三塘卫生院”病情平稳的转诊患者,落实“医联体单位收费专窗”服务,为转诊患者提供快捷缴费通道。同时,三塘卫生院实现与总院HIS系统的对接,门诊医生工作站联通,为患者节省排队挂号和排队检查时间。截至2018年10月,三塘卫生院上转门诊患者203人次,急诊548人次,住院333人次,转诊检查784人次,总院下转患者13人次。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逐渐有效下沉,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就医便利。

创新服务,让医疗行为更安全满意

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不仅要依托“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以及医者行医感受,也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为此,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多学科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多学科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多学科诊疗管理规定》并推广实施。如组建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以乳腺甲状腺外科牵头,放射科、整形美容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专家参与诊疗,开展复杂的乳腺导管癌病例多学科诊疗讨论。

同时,加强急诊急救服务。整合学科力量,优化流程,将急诊绿色通道和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有机结合,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提高效率,缩短救治时间。经过南宁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院被确定为“南宁市急性脑卒中定点救治医院”“南宁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南宁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本文标题: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获全国表彰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1421U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