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版《生僻字》,你认识几个
今年年初,一首《生僻字》大热,很多人通过唱歌认识并记住了歌词中的生僻字。
不久,山西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用中医药名词改编了《生僻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
年前,记者联系了几位中医,希望他们能帮忙解读歌词。但他们看过歌词后都表示有难度,一位从医17年的中医坦言,要翻查资料才知道其中一些名词的确切含义。
据了解,这些名词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症名、中药名、人体穴位等多个方面。春节期间,台州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卢薇认真研究了歌词,把其中涉及到中医药的118个生僻字分为八类进行了解读。
一、病名类
瘰(luǒ)疬(lì):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
癥(zhēng)瘕(jiǎ):癥瘕指腹内积块,或胀或痛。癥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脏,属于血分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癌症。瘕是无形的,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腑,属于气分证,以良性病变为主。癥瘕的发生,多因情志抑郁,饮食内伤等,致使肝脾受伤,脏腑失调,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日久渐积而成。而正气不足,更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痏(wěi):殴人皮破血流者为“痏”,泛指软组织挫伤。
疡(yáng):疡是指痈疮的溃烂。
衄(nǜ):鼻出血。
暍(yē):中暑。
痈(yōng)疽(jū):病名,指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痈疽证见局部肿胀、发炎、疼痛及成脓等。现代医学解释其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怔(zhēng)忡(chōng):怔忡,为病名,首见于《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中“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也。”怔忡是心悸的一种,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日久导致心失濡养,心脉不畅,从而引起的心中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常和惊悸合并称为心悸。
二、症状类
瘛(chì)瘲(zòng):指痉挛的症状。比如癫痫时发生的痉挛。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26341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