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多次提及“创新”:基础已备,大湾区科研

2019-02-27 05:50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80 次

本报记者 周智宇 深圳报道

导读

    对于大湾区而言,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创新是大湾区本身就具有的一大特征,在大湾区这样一个有着创新基础的地方,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愿景、用好人才等生产要素,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在日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当中,“创新”成为被提及最多的几个词之一。在随后于2月21日举行的宣讲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以及充分用好香港的国际联系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等等。

    对于大湾区而言,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创新是大湾区本身就具有的一大特征,在大湾区这样一个有着创新基础的地方,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愿景、用好人才等生产要素,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郭万达坦言,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激励机制以及人才引入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空间所在。他表示,要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大湾区,湾区还需要在建设国际化载体、构建与国际化接轨的制度安排以及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发力。

    湾区创新 应势而为

    在《纲要》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为何对粤港澳大湾区会如此定位?郭万达认为,这主要基于三个因素:国家发展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拥有创新的基础。

    郭万达指出,中国发展到了一个需要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和需要更加对外开放的新时代,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也正是基于此背景。

    “从外部来讲,现在全世界都进入一个科技创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时期,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突破。如何赶上科技创新的潮流?利用好湾区是很重要的一点。”郭万达表示,大湾区本身具备创新的基础,粤港澳三地间也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制造业、创新和金融的要素相对完备,这让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在创新方面大有作为。

    郭万达分析称,以深圳为例,深圳每年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4%,高新技术对经济贡献也超过40%,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的国际专利也占广东省申请总量的70%以上,这就是创新的基础所在。郭万达说,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世界其他湾区的案例来看,纽约湾区中的纽约本身是一个创新的大都会,也是经济最具活力、创新氛围比较好的城市,郭万达指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本身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孙中山研究院也在近日联合发布的《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影响力方面,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环境,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创新基础国内领先。仅香港就拥有5所世界排名200强大学,此外,湾区内拥有30余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获聘其他国家同等职衔的科学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

    《纲要》也提及,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高

    在拥有创新的基础的同时,大湾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仍需加强。

    《纲要》中也提及,在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应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对此,郭万达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基础科学研究的颠覆式创新方面、重大的科学发现方面,我们与世界的前沿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标题:规划多次提及“创新”:基础已备,大湾区科研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2I494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