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章委员:规范防癌体检并将其纳入医保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聚焦医疗卫生领域热点问题,直面百姓关切,表达群众期盼。
于鲁明委员:
促进院内制剂满足临床特殊需求
医疗机构制剂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一些明星小药还成为专科医院的金字招牌,深受患者欢迎,却“好用难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于鲁明在提案中建议,促进我国医疗机构制剂规范发展,满足患者临床用药特殊需求。
医疗机构制剂大部分属于罕见病药物、老年用药和儿童用药等,发挥着上市药品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对医疗机构制剂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临床用药的不断规范,医疗机构制剂供应保障能力日益萎缩。”于鲁明举例说,截至目前,北京市的医疗机构制剂室已减至42 家,注册制剂品种由7200余个减少到3402个。保留制剂室的医疗机构也大幅度压缩了生产品种,现注册品种中在产的不到50%。
为此,于鲁明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与时俱进修订完善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已有国家药品批文,但实际并无市场供应的品种,应允许申报医疗机构制剂;对含有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活性成分的罕见病药物等特殊品种,如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获准上市,应允许申报医疗机构制剂,豁免临床试验。应允许临床急需、有临床优势又不宜作为上市药品大规模生产的特殊中药、化学药组成的复方制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作为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二是完善医疗机构制剂成本核算和价格调整机制,根据医疗机构制剂实际生产成本,定期调整产品价格,解决医疗机构制剂销售价格倒挂问题,保证相关产品的正常供应。
三是简化医疗机构制剂相关审批流程,扩大制剂调剂和共享范围,在保证质量和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和生产要求,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可及性。
四是加大对医疗机构制剂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推动制剂实现从科研到临床有效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鼓励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临床创新-医疗机构制剂-上市药品”的链条式研发体系,促进创新性强、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医疗机构制剂尽快转化为市售药品,在保障全民健康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罗永章委员:
规范防癌体检并将其纳入医保
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已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因癌致贫、因癌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罗永章建议,尽快规范防癌体检,并最大限度普及推广。
“早诊早治是国际公认对抗癌症的有效手段。”罗永章认为,体检普及率低、防癌体检不规范,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到中晚期,是我国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生存期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要严格规范防癌体检的适用范围与技术标准,加大力度整顿不规范操作,保证防癌体检的质量与效果。”在罗永章看来,创新和提高检测技术至关重要,应优先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简化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的审批流程,推动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在癌症筛查中的普及应用。
针对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罗永章表示,应重点在一、二级医院开展防癌体检,同时增强软硬件建设,规范技术标准,让城乡居民就近接受正规检查,促进医疗资源高效率合理利用。
为进一步推广全民防癌普检,罗永章认为,可从癌症高发地区、高危人群入手,将防癌体检纳入医保,或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医保中试行,在癌症早诊早治的社会经济效益显现后逐步推广,最终实现全民防癌普检。
王小川委员:
鼓励医生参与“数字家庭医生”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建议,加快释放数字家庭医生潜力,赋能基层卫生服务。
王小川认为,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卫生总费用增加是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两大现实因素。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仍存在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群众认知程度和签约积极性待提升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智能硬件、大数据等超越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新技术,已经开始在疾病筛查、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展露潜力。”王小川告诉记者,“一些成熟的产品已经进入海外市场,我们将这些利用新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中辅助家庭医生、服务患者需求的应用统称为‘数字家庭医生’。但是,当前地区间运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存在差异,初步形成的地方典型经验难复制、难推广,行业发展缺乏引导和规范。”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55142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