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A股征战记
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两年之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300760.SZ)终于迎来了二次上市的新征程。
这是迈瑞医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创业27载,迈瑞医疗已经成长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一哥”,李西廷及其团队终于如愿带领迈瑞医疗回归深圳“大本营”IPO。
10月16日,迈瑞医疗的首发上市仪式在深交所举行。上市之后,迈瑞医疗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俗。以48.80元/股的发行价开盘,上市首日大涨44%,总市值超过850亿元。10月19日,迈瑞医疗又一次涨停,报89.07元/股,总市值达1082.82亿元。
谈及公司股价,李西廷在上市仪式现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价方面我们会关注,不过股价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公司的标准,更多的还是要把公司的基本面做好,扎实基本面,掌握核心技术,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公司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主要领域,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是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迈瑞医疗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此前境外和境内市场的销售收入几乎持平,但近年来其在中国本土的业绩持续上升,这或许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红利及持续增长的医疗器械需求。
虽然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相比仍存差距。此次迈瑞医疗的成功上市,使其进一步拥有与之竞争的实力。
历时两年终回归
作为深交所第2125家上市公司,创业板第347家上市公司,迈瑞医疗本次首次公开发行A股12160万股,发行价48.8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9.3亿元,超过此前宁德时代(300750.SZ)53.5亿元的募资规模,系创业板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IPO。
1991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在神州大地涌动,李西廷、徐航与成明和三人一起下海经商,创办了迈瑞医疗。
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迈瑞医疗早期以代理国外医疗器械起家,去北京参加医疗展会,只租得起半个展台,李西廷和搭档身兼销售业务员、技术工程师等多个角色。
彼时,中国的医疗市场长期被欧美跨国巨头垄断,几乎没有国产化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问世。而迈瑞医疗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并陆续开发出多款“中国第一”的产品,打破外企在中国的长期垄断,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收入利润规模最大的企业。
2006年,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虽然公司在内部治理和产品质量管控上逐步国际化,但是与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迈瑞医疗的估值长期被海外投资者低估。2015年,在“中概股”回归浪潮中,迈瑞医疗决定回国上市。
李西廷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这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非常快,迈瑞医疗是本土公司,回归A股更适合公司的成长,跟股民沟通也会更顺畅,公司的发展会更健康。
2016年3月,迈瑞医疗成功私有化退市。此后,这家巨无霸医疗企业的IPO进程就时刻牵动着市场神经。如今回过头来看,上市历程颇为曲折。
2017年5月,迈瑞医疗向证监会递交了在深交所中小板的上市申请。然而2018年2月13日,迈瑞医疗突然宣布撤回材料、主动终止IPO。随后不久,迈瑞医疗重新申报资料,改为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在重新备战IPO5个月后,7月24日,迈瑞医疗在深交所成功过会,并在9月7日拿到上市批文。一个月后,深交所迎来了迈瑞医疗的敲钟时刻。
对于迈瑞医疗转至创业板IPO,敲钟之后的李西廷表示:“转板没有遗憾。”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论是在主板还是创业板上市,只要公司经营好,都会得到股民和社会认可。”
事实上,作为A股巨无霸型企业,迈瑞医疗已成功刷新深交所创业板数项“第一”。据证券行业统计,迈瑞医疗为2018年上半年创业板扣非净利润最高的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48%。
本土业务增长强劲
“迈瑞医疗尚不足而立之年,仍然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未来仍将坚持以研发为核心的战略方向。”李西廷在上市演讲中谈道。
目前,迈瑞医疗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八大研发中心,共有1700余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北京、深圳、西安、成都,以及美国硅谷、西雅图和新泽西等地。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近三年迈瑞医疗平均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5562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