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该放下对“老中医”的“傲慢与偏见”了
近日,《老中医》火爆荧屏。电视剧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常州孟河医派闯荡十里洋场的故事。
许多人本是冲着老戏骨阵容去追剧,观后却被精深的中医文化所吸引。作为热播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必然带来现象级的热议。“中医”就像一坛被尘封多年的老酒,开始被国人重新品味。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一提到“老中医”,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玄乎”、“中庸”。确实自西学东渐以来,特别是西医的诊疗体系成为世界主流,国人似乎对“洋医”更感冒。而这正是我们对中医的误解,殊不知,我们现在海淘部分产品,实际上都传承自我国的中医学。
为什么中医文化在东亚邻国依然受用,而我们自己却在妄自菲薄。“中医只会讲听不懂的阴阳五行”“中医是伪科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试问,中医著作我们又了解几部?中医的诊疗机制,我们又知道多少?
2015年,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屠呦呦获得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青蒿素”成为界年热词。本该是一件民族振奋的喜事,为中医正名的大好契机,却也招来不少中医黑的抹黑。关于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的论战中,屠老亲自说道:“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
正是存在这些对中医的误解,《老中医》编剧将其新的现实主义题材瞄准了中医群体。“我不想把中医捧上神坛,也不是浅薄地编写中医传奇故事,我只是带着敬畏之心,尽量客观地呈现我们的国粹传承”。因此,我们也很清晰的看到在《老中医》的宣发材料中,赫然醒目的“传国粹、守本心”。
电视剧里翁泉海为病人尽心尽力,为解除中医废止案四处奔波。在动荡的岁月里,为传承中医文化不懈努力,为人处事,不经利诱,刚正不阿,守住医者本心。“悬壶济世,医者仁心”,这恰是中医本心。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就在关注“老百姓吃虫草”的难题。一方面是资源的稀缺,拥有滋补之王美誉的天然虫草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吃不起。一方面是虫草滥挖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药物研究所决定立项研发人工虫草项目。带着“让珍稀的药用资源,人人都能享用”的使命,专家团队开启了十年艰苦研发的征程。从1972年到1982年,团队翻遍祖国大西北,实验了200多个菌种,终于在3800米海拔的青海化隆找到了可以适配的菌株(Cs-4)。随后将菌株经过人工培育,通过低温发酵技术,制备成虫草菌粉。这也正是我们后来熟知的金水宝胶囊的主要成分。
1987年,虫草菌粉金水宝实现量产,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时年,卫生部组织第一批国家一类新药(中药)评审,金水宝提审入选。就这样,金水宝成为了首个国家一类新中药,开启中国原研药(中药)的新篇章。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金水宝入药典,在全国各大医院、药店广泛使用。
今天,金水宝累计数亿的消费者,对于【虫草菌粉金水宝,补肾益肺养精气】的认知,烂熟于心。而这正是中医献给普通老百姓的礼物。
屠呦呦将青蒿素献礼世界,济民可信将金水宝献礼普通老百姓。背后就是中医的传承和初心的坚守。不敢说一部《老中医》能完全消除所有人对于中医的“傲慢与偏见”,但至少能唤醒大部分国人对国医的正视。正如当下国医馆、中医馆的兴起,中医正在擎领中国势能的崛起。
大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能少了大中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M15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