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预测:医疗6大关键词
人生在世,生病总在所难免,这时候能不能看好病就尤为重要。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有没有足够的医生给患者看病、有没有足够水平的医生给患者看好病。实际上,我们整个医改要解决的主要也就是这两个问题。医疗改革一直在路上,努力正当时,小保整理了相关资料,咨询专业人士,给大家预测今年医疗领域的6个热点话题。两会刚刚开幕,欢迎大家在文后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医改相关话题。
1、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中的核心环节。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患者就医会选择公立医疗机构,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从2009年开始新医改到现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并不算快。2018年年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指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面临两大问题:
第一,有四个方面要继续推进完善——
在切断以药养医之后,价格补偿没有完全到位,有百分之十几左右的缺口;
.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在一些地区落实不到位;
医保的总量控制比较紧,限制了医疗的需求;
公立医院的分配结构还不够合理。
第二,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和对整个行业的监管需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
在医保预算方面,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两部门有不同意见,一方面是不合理医疗导致的医保基金的大量浪费,一方面是新技术与药品的应用使医疗费用增长,对医保的筹资与管理提出挑战;但无论如何,医保基金吃紧与医保部门监管力度加大是不争的事实,粗放的医院管理已经无法维系,医院只有靠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才能继续生存。而马晓伟主任没有提到的打破沉珂已久的公立医院体制,或能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毕竟体制不改,很多事情不能真正着手解决。
2、社会办医
由政策与背景扶持的公立医院,一直以来都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资源的垄断。公立医院大多拥有最好的硬件设施的与最优秀的医务人员,医院越大,吸引的资源越多。这人为地让基层的资源更加薄弱,虹吸现象十分严重,最终削弱了基层医疗水平,加剧了在上层医疗机构看病的难度。社会办医的兴起将有助于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有效的监管体系下,相信姓公还是姓私并不是个问题。在同一政策、同一起点下,各医疗机构才有竞争的余地,通过竞争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最终让患者受益。
理论是这个理论,但现状其实并不乐观。社会办医仍然人才缺乏,这是社会医疗机构无法良好发展的根本。另外亟待解决的还有两方面,一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医疗机构的运行经济成本比公立医院高很多,一方面是社会医疗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欺诈骗保、虚假宣传、诱导患者等问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方法其实又落到了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上,打破行政垄断,加强监管,同时也要建立起行业自律的机制,自我监管。
3、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
这点应该是医务人员最关注的了,毕竟他们值得。
成为医生要经历5年本科、3年研究生,有时候还有3年左右的博士,还有3年左右的规培,时间长、强度大,真是“专业选得好,天天都高考”;这还不算完,在工作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进修、科研,同时还不能耽误自己悬壶济世,忙得一个个脚不沾地,透支身体。
一个好医生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十分可观,但在公立医疗机构里,一旦没有编制就意味着同工很难同筹,心里自然产生落差;又或者收入不尽人意,甚至可能不如自己大多数高中同学。
医生也是人,也有家要养,在钱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改行,制药企业赚得多的多,毕业的医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当医生;2、明里得不到,暗里收回扣,灰色交易连着药品价格虚高等更严重的问题,最终仍然是患者买单。
实际上,“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只要薪酬待遇合理,一方面医生的数量会增加,一方面医生们也不用削尖了脑袋往大医院挤,基层也能留住人才,患者敢在也愿意在方便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对分级诊疗有促进作用,最后也有利于消灭灰色交易,医生考虑的是纯粹的治疗,助力合理医疗。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W619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