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推高了常用药价格?

2019-03-08 20:39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52 次

原标题:是什么推高了常用药价格?

日前,华商报记者在西安一家连锁药店总部咨询了部分药品的价格走势情况,工作人员介绍,个别药品涨幅高的现象存在,但如果从整体药品零售市场的走势来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总体涨价趋势,而应该是有涨有跌。

>>记者调研

抽取12种药品 其中6种涨价

在记者随机抽取的12种常用、次常用和非常用药品中,与2018年的价格相比,6种显示涨价。

市场竞争下降价的6种药品中,正大天晴药业的恩替卡韦分散片降价幅度超过了100%以上,从165降到70.7元,该药是国内乙肝患者的常用药品,有广泛的患者人群,大幅降价是去年底多省市集体采购议价谈判的成果之一。

非布司他片,江苏万邦生产,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治疗,价格从180元降为82.6元,降幅亦超过100%。其他几种药品,如左乙拉西坦片、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也是降幅明显,降幅20%至120%不等。如果是这些药品的长期受众,减少的支出会很明显。以慢性病药恩替卡韦分散片(7片装)为例,平均一个月的用药费用可减少近400元。

涨价药品中,辉瑞制药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毫克包装,去年的零售价是61.8,今年涨价1元;金水宝胶囊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规格调整,涨价;老药三黄片由0.8元涨为1.2元;白云山出产的板蓝根颗粒调价1元;维C银翘片从0.7元调整为0.9元,硝酸甘油片同规格涨价7元。在上述涨价产品中,硝酸甘油涨幅超过了100%。

>>市场反馈

药价涨跌都有 慢性病人群最敏感

“药价其实涨跌都有,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并没有明显的整体涨价趋势。”这家连锁药店集团运营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上本身就便宜的低价药确实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比如谷维素、三黄片、维C银翘片、硝酸甘油、维生素B1、B2等等,但由于其定价本身就偏低,只涨了几块钱,涨幅算起来却是50%以上甚至一倍以上,因为个人购买需求使用量非常有限,计算起来很清楚,所以并没有给患者增加多少购药支出。

“对涨价反映最强烈的,是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群,他们最敏感。”西安市科技路上一家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部分人群是药店的核心销售人群,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一类患者常年都是固定的药品。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就节约,药价的一点点变动他们就十分敏感。从理论上来说,在市场情况下,随着各种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药价多年不变也是不现实的,肉夹馍凉皮也不断在涨价,但一些老年人就接受不了。因为他们长期用药量大,一盒药涨几元或者十几元,都会导致每月药费支出的增长。

>>原因分析

主要归结为原料涨价

关于药品涨价的原因,上述连锁药店集团运营部负责人分析说,首先是原材料的上涨,比如硝酸甘油,被称为“救命药”,最近不仅涨幅明显,而且很多地方缺货,据了解原材料价格上涨、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少是本次硝酸甘油涨价的主要因素;其次,一些药品规格发生了变化,更换了包装,价格也相应调整,有保持原价的,自然也有借机涨价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产品本身不在国家限价目录中,市场自由定价,近年来药企的生产、人力、技术升级革新优化等综合成本不断上涨,作为化工企业,环保成本增加,治污减排投入大,涨价自然成为其分担成本的手段之一。

科技路那家药店的负责人也认为,一些原本市场畅销的、物美价廉的药品调价,是正常且必须的,这是市场作用的必然,药企通过价格杠杆来谋求发展壮大,无可厚非。还有一些涨价明显的,是行业垄断产品,尤其是进口、合资产品、专利产品。这些产品本身价格就高昂,一旦涨价患者感受更深切,要遏制其涨价势头,就需要国内同类产品的快速成长,有了疗效相同的替代品,垄断产品失去了优势,价格自然会降下来。

记者选取了两种涨幅明显的药品,按照包装盒上的电话联系厂家,询问涨价原因,一家企业称是原材料涨了,还有一家企业解释生产要求更高,一系列设备都更新了。“我们对于涨价也很谨慎,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摸底。”江西一家药企的工作人员说,定价要符合市场定位,要比较同类产品,定价高了没人要,低了赔本,一旦涨价过高,会失去固有消费群。

>>行业揭秘

部分原料药因垄断造成“伪短缺”

市场普遍认为,药品集体涨价的主要原因为成本上涨。其中,有些确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但也不乏中间商恶意炒作价格。

本文标题:是什么推高了常用药价格?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X220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