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医疗更“快”“准” 创新医疗健康服务

2019-03-06 20:55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64 次

  近日,“上海家庭医生‘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居民666万人”、“人工智能看脸识病准确率达90%”等报道成功登上微博热搜。随着互联网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人工智能看病、家庭医生上门诊疗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不再是稀罕事,已经成为患者看病诊疗、智慧医疗的重要服务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通过“指尖上的便捷”接受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也已经成为常态化。在智慧医疗方面,人工智能应用普遍。“互联网+医生”让患者享受个性化咨询、医药配送上门等服务;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减少了医生的漏诊率;“云诊室”助力打通医疗健康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据悉目前浙江已经建立了“浙江健康导航”平台,接入了全省近50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大大节约了患者挂号时间。浙江各地还推出了“医后付”“信用付”、自助结算,“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出入院“一体化”等一系列创新医疗服务,节省了患者在支付、出入院等医疗环节的时间。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大环境下,创新医疗健康服务遍地开花。据记者了解,目前,根据医疗主体,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模式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医疗机构与互联网技术的嫁接,包括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和例如网上预约排号,一站式出入院等服务。在我国传统医疗资源日渐紧张且分配不均的背景下,这一模式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快”和“准”的医疗服务;同时对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这也有助于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另一类是民营资本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包括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网上药店、健康管理等。“互联网+”作为近几年的投资风口,资本争相进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大约有5000家。这些企业提供的服务虽大多数是医疗边缘服务,但也能解决很多患者自查、购药、体检等日常健康服务。

  专家表示, “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近几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关于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发布,内容涵盖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规范行业发展等。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等,同时还指出要加快建立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

  去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四个文件。文件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程序:申请设置、按规定进行执业登记。互联网医院和诊疗活动准入标准的设置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将不合规企业排除在行业外。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制定新型健康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办法;加强大数据应用和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为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诊疗逐步纳入医保体系是重大利好,解决了互联网医疗无法报销导致更贵、互联网诊疗企业变现难等现实问题。政策落实后,应该会有更多患者乐意尝试互联网诊疗。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当前互联网在医疗产业中发挥的作用更多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可以成为医疗咨询平台,但目前只能针对小病和慢性病;对于疑难杂症和大病、急性病还是需要医生对患者面对面诊疗。“这虽然是互联网医疗目前面临的局限性,但也意味着后续互联网医疗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更深入地将互联网技术与医疗资源有效结合,值得更多人思考和实践。”上述专家说。

本文标题:互联网使医疗更“快”“准” 创新医疗健康服务 - 行业快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B494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