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青年代表的身影,是全国两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和刘廷两人都来自杭州,都是年轻小伙子,也都来自基层一线。
虽是普通职工,但两人都在自身岗位上实现了人生价值与理想: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杨金龙凭借超拔出群的汽车喷漆技艺,勇夺世界冠军,如今是杭州技师学院汽车整形与涂装专业教师;刘廷从山东一家中专学校毕业后,加入松下杭州分公司。他带领的质量管理突破小组,每年都能为企业节省不少损失,现在已是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厨卫空间事业部系长。
或许是有亲身经历,当他们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听到李克强总理提到要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两人都深有感触,直言“为青年成才提供了广阔天地”。这次参会,杨金龙和刘廷带来的建议也是和职业教育相关:一个是增强技工教育发展经费保障,另一个则是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继续教育及培训。
提高就业补助资金总量 拓宽扶持资金渠道
“2017年,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全年开展社会培训450余万人次,为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杨金龙认为,技工院校作为我国开展技工教育的主阵地,面临的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近年来,技工院校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办学经费方面,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有三个——技工教育采取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培养+社会培训的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技工院校多类型的办学经费模式。
报告中提出,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对此,杨金龙认为,“在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存量资金效能的同时,国家应提高就业补助资金总量,加大对技工教育发展的资金扶持,借助《就业促进法》及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拓宽技工院校发展扶持资金渠道,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流向技工教育的政策倾斜。”
“比如从就业补助资金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中进一步明确可用于技工院校发展,具体补助认定办法由各地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杨金龙建议,要杜绝“一刀切”的拨款机制,具体可按照技工院校办学规模、社会培训规模、办学质量、专业类别等进行补助。
加强制度经费保障 让外来务工人员“学得起”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刘廷认为,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外来务工群体毋庸置疑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对象。
政策红利要落实,关键要靠制度保障。刘廷认为,首先应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规范,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真正地让培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企业应该把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变为一种福利制度存在,打造学习型企业,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刘廷说。
“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有关教育培训的信息畅通是极为重要的。”刘廷认为,相关部门可以创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网站等信息发布平台,并注重教育培训信息在企业和社区的传达,确保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信息的渠道畅通,“还要把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安排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和实用化。”
刘廷还建议,各级政府应有计划地加大拨付经费力度支持外来务工继续教育培训,让有学习意愿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学得起”。此外,还要打破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及培训区域间的壁垒,“只要缴纳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享受当地关于培训教育的优惠政策,这样才能扩大继续教育及培训的覆盖面。” (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01003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