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安全成两会热词 海尔生物医疗以物联网创新
■本报记者 李乔宇
两会期间,疫苗安全问题再成焦点。高层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名强调疫苗安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不应对疫苗失去信心。事关疫苗的提案亦频频出现,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今年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围绕如何通过物联网的方式,依托疫苗网来保证疫苗的接种安全高效。
事实上,市场上已不乏生物科技领域领军企业在疫苗接种环节探寻出新的方向,疫苗接种环节正在迎来新的变革引擎。“近年来疫苗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但这些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疫苗接种
“最后一公里”空白亟待完善
谈及疫苗问题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流通环节冷链设备的不完善成为疫苗安全的风险之一。
具体来看,上述人士坦言,很多疫苗接种点仍在使用普通冰箱存储疫苗。“疫苗的存储温度严格要求在2度到8度,而普通冰箱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温度很不稳定。”该人士表示,“普通冰箱在开关频次比较高的情况下跟室温相差无几,无法达到疫苗存储要求”。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同时强调,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可追溯存在空白。“每一支疫苗都有特定编号,被派往哪个社区服务中心接种点也有据可查。但当疫苗从疫苗冰箱中取出后,被谁取用,接种给了谁,究竟去了哪,这部分追溯是缺失的。”该人士谈到,“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截至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法保障弥补这一空白。”
而今,以上疫苗接种现状正在被逐一解决。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最后一公里”可追溯的空白,该接种点引入了疫苗网,通过首创物联网智慧接种箱,实现人苗匹配,保障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有迹可循。
记者具体了解到,医务人员在使用物联网疫苗接种箱时,需要先后通过指纹识别确认医务人员身份信息,通过接种箱扫描《预防接种本》确认被接种儿童信息,并通过扫描疫苗条形码再次确认疫苗信息,最终实现接种人员、疫苗和接种儿童三项信息匹配,同时均在屏幕展示并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疫苗接种。一支疫苗从出库,到医务人员接手,再到接种的路径均有迹可循,为疫苗安全保障筑就了安全屏障。
“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不错、苗不错、可追溯。”上述疫苗接种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带孩子来接种疫苗,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接种上了问题疫苗,以往家长需要将疫苗本拿出来挨个核对,现在机器扫码信息正确才会弹出疫苗,确保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上述工作人员称,通过二次确认,还能够有效避免医务人员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家长也可放心让孩子接种疫苗。
物联网+生物科技创新
破解行业难题
大王庄疫苗接种点的变革源于与海尔生物医疗的共创合作,海尔生物医疗对于疫苗接种安全的解决亦源自于物联网+生物科技创新突破。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尔生物医疗于2018年依托物联网技术成功转型升级,做物联网生物科技生态价值创领者。”疫苗网为行业带来的颠覆既是对自身转型成果印证,也足以见证海尔生物医疗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与实践。
据了解,海尔生物医疗原以低温冷链业务为主,其生产的低温冷链设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创新低温制冷核心技术,航天冰箱,搭载神舟飞船,四次进入太空;超低温冰箱搭载雪龙号,奔赴南极科考,更是应用于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中华骨髓库等国家战略支撑项目。
有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海尔生物医疗在全球低温存储市场排名已经上升到前三位,在中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市场占有率35%,以绝对优势位列榜首。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拥有158项专利,可提供覆盖-196℃至+8℃全温区范围生物科技低温存储产品,通过已建立的广泛终端用户网络,可以全方位满足终端用户在多方面的需求,并为后续业务发展带来无限的用户价值增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尔生物医疗方面充分运用在低温冷链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创新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式创新,并进行了更多的实践。时至今日,疫苗网已经成功在河南、内蒙古、广州、湖北等十余个省市的10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以复制并运营。
据记者了解,海尔生物医疗通过搭建物联网生物科技平台,除了在疫苗接种安全领域有颠覆行业现状的成果外,在血液安全和血液资源最大化利用、药品试剂安全、生物样本库应用等领域亦有突破性创新。在业内看来,海尔生物医疗未来的行业发展空间仍将无边界延展。接下来,海尔生物医疗在生物科技领域将掀起怎样的变革,医疗及生物科技产业与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碰撞还将出现怎样的火花,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1104H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