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顾晋:做好肿瘤联防联控深度合作顶层
北京日报记者范俊生
“医疗卫生事业是公共服务领域里的重头戏,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京津冀肿瘤治疗领域的协同合作。他建议,在加强三地医疗卫生政策统筹协调的基础上,促进三地医疗专业组织等优质资源深度融合,针对高发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建立联防联控技术平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医疗协作持续推进。数据显示,到去年12月,北京市已有17家医院与河北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启动和实施了北京-曹妃甸、北京-燕达、北京-张家口、北京-承德、北京-保定等多个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三地检验影像互认、医保结算等医疗卫生政策协同也在加快推进。
“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还应调动更大范围的力量。”顾晋说,不同层级、不同病种的医师行业协会和医疗联盟,恰恰就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力量。通过共同建立三地医师协会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针对高发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开展联防联控,可以有效完善区域医药健康协同体系。
顾晋认为,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京津冀地区在肿瘤发病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点,存在着共同的肿瘤防控需求,但当前三地医疗资源差距明显,包括肿瘤筛查、早期预防及综合治疗在内的肿瘤防控规划缺乏整体性和顶层设计。同时,实现跨区域的医疗救治、保障和跨区域支付等尚待突破行政壁垒限制,特别是在合作开展癌症筛查和临床研究方面。
他建议,京津冀卫生部门应推进顶层设计,强化包括肿瘤预防宣教、筛查、早诊、早治、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等在内的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尽快由三方政府牵头,建立京津冀肿瘤联防联控技术合作平台,其中应包括肿瘤预防宣教、肿瘤发病登记等工作内容,以及肿瘤筛查中心、肿瘤治疗医疗机构联盟、肿瘤诊疗区域合作中心、继续教育与科研协作中心等机构。
“对京津冀地区人群进行全面的肿瘤回顾性调查也很有必要。”顾晋说,通过研究区域肿瘤的发病与当地环境、地理地貌、人口构成、生活习惯的关系,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他还建议三地建立区域内院际间的实质性技术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加强京津冀区域内医学人才的培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11093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