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用“舌尖上的安全锁”把控食品安全

2019-03-13 00:51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95 次

李林:用“舌尖上的安全锁”把控食品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李林 (袁婧 摄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里。

 

如何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3月9日上海代表团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小组会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聚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提出要健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体系,从源头把控“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体系:舌尖上的“安全锁”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体系犹如一把“舌尖上的安全锁”,源于上世纪90年代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李林认为,此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信息的完备性和信息共享性,是当前国内外把控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食品安全重在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惩罚。”李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基于此目标,不少欧美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全程标识的追溯系统。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明确:“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上海市、福建省、甘肃省等地区也分别颁行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成效。

 

期待更上一层楼:多方位升级“安全锁”

 

对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李林认为,很多方面还不尽完善:溯源信息内容不规范且完整性不足;食品安全溯源标准不统一;不同参与主体间追溯体系难兼容;立法支持缺少强制实施及具体指导等共性问题,制约着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进一步发挥“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功能。针对以上问题,李林提出相关建议:

 

一、出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作为《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的亲历者,李林坦言,现行《食品安全法》条款中关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用的还是“应当”、“鼓励”等非约束性字眼。在他看来,不妨借鉴“他山之石”,参考美国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欧盟的《食品基本法》、日本的《大米可追溯法》等,对食品安全的信息追溯提出强制性要求和具体实施指导。“从顶层立法明确权责入手,制定配套制度,对制度实施的反馈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逐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强制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大数据”构筑大平台,加固“安全锁”。李林建议,可以基于商务部建设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发改委“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由国务院食安委统筹相关部门,以各省市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作为节点,组建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汇交平台,提高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与信息交流。

 

三、进一步升级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标准规范。近年来,我国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李林说,“这些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还需及时制(修)订(更新和升级)。此外,还需统筹考虑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规范、国际质量管理IS09000标准等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在全球化时代,要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技术体系所需的有效记录系统接轨,才能全面提升体系效能。”李林强调。

 

四、进一步扩展现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覆盖面。追溯体系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安全锁”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此,李林指出:首先要将追溯区域从重点城市扩展到更多城镇。其次,要将追溯产品从初级农产品扩展到更多食品。再次,以覆盖所有生产者为目标,将追溯对象从部分重点生产经营者扩展到绝大多数生产经营者。

 

本文标题:李林:用“舌尖上的安全锁”把控食品安全 - 中医中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31224R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