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器”约:四天3例肝移植、1例心脏移植、1例肺移植(图)
原标题:生死“器”约,“移”路同行
中国科大附一院4天完成3例肝移植、1例心脏移植、1例肺移植
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可以挽救因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的患者。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万的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和等待器官移植,由于人体器官捐献的严重不足,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捐献器官是一个伟大的善举,器官移植让濒临绝望的生命得以延续。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致力于人体器官捐献移植事业,2月25日至28日4天,共完成3例肝移植、1例心脏移植、1例肺移植,截至2月底,共完成肾移植40余例,角膜移植24例。
为器官捐献者默哀作为安徽省内唯一、全国仅有的9家具有全部器官移植资质的9家医疗机构之一,2018年中国科大附一院累计完成各类器官(组织)移植共计435例,其中肾脏移植345例(位居全国第13位,其中活体肾移植270例全国第一)、肺移植8例(位居全国第7位)、肝移植21例、心脏移植1例、角膜移植60例。
3天3例肝移植他们“肝胆相照”
2月26日至28日,3位终末期肝衰竭患者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迎来了生命的转机。
潜山县52岁的余大姐半年前在外院被诊断为“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近期,由于病情恶化收治于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病情危重。经多次行人工肝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
肥西卫大哥与余大姐同岁,因恶心呕吐3天被中国科大附一院消化内科收治,经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后转入住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医务人员虽然对他进行了积极治疗,但因为病情危重,卫大哥随时有生命危险。
肝移植六安的洪先生29岁时被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终末期肝病)”,期间反复消化道出血,多次住院治疗,随时有再次消化道大出血导致死亡的可能。
对于他们来说,延续生命的唯一办法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幸运的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他们相继匹配到了合适的肝源。
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2月26日至28日连续三天,在中国科大附一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麻醉科、手术室、ICU、输血科及各医技科室和护理团队的支持配合下,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连新教授主刀,肝移植团队为三位病友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目前,他们病情稳定,均已恢复饮食,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余大姐和卫大哥已转入普通病房,洪先生也将于近期转入普通病房。
刘连新教授表示,肝脏移植有很多的适应症,比如急性肝功能衰竭、伴并发症或肝功能失代偿的肝硬化、一些肝脏肿瘤,以及以肝脏为基础伴全身性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如果肝脏从根源上发生变化,通过多种治疗或手术治疗也无法痊愈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肝脏移植来治疗,目前,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已超过70%。
命悬一线重获“心”生
长丰县55岁的刘大哥反复胸闷气促有6年,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疾病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刘大哥因胸闷呼吸困难在中国科大附一院住院治疗,入院后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病情极度危重,反复多次入院治疗,在院期间多次发作严重心衰,心率跳至200次/分(心率正常值在60~100次/分)以上,血压极不稳定,唯一救治办法只有尽早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2月27日凌晨5点,好消息传来,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一位捐献者的心脏与刘大哥配型成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立刻为刘大哥紧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心脏移植在OPO、麻醉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ICU、输血科、影像中心、心超室等多个科室以及护理团队的支持配合下,27日上午7点,刘大哥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由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葛建军教授主刀,下午6点,心脏移植团队为刘大哥“换心”成功。
术后17个小时,刘大哥顺利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目前刘大哥各项指标稳定,已经能够自己吃东西并且能够短暂下地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31255H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