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阶:中医药发展与走出去都离不开传承创新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高方圆)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做客新华网2019两会特别报道。两会期间,他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做好中医医院院内制剂传承及创新的建议》。他认为,中医药要发展离不开创新,中医药要走向世界更离不开传承创新。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新华网 陈延特 摄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创新和继承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您觉得中医药的创新体现在哪儿呢?
王阶:中医药没有了传统的根基,走出去就没有内核;没有了创新,就不能融入世界舞台。中医药的创新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医药是一门临床学科,它的创新应当体现在疗效上。比如,古代经典方剂流传至今,有着丰富合理的内涵。但是名老中医治疗的疾病在过去与现在是存在病种、病位、病性、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别。金代张元素讲过“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完全搬用古代方剂来治现代的疾病,是有所欠缺的。怎么把古方运用到现代的疾病治疗,这就需要融合、创新、发展。
创新的第二个方面,是按照现代科技的手段让中医药向前发展。创新中药要求治疗靶点清楚,作用环节清晰,作用机理明确,药物成分明晰,疗效评价具体。广安门医院借助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药,结合一些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度挖掘中医药经典名方、经验名方。从靶点清楚、成分清楚、作用环节清楚、机理清楚,最后得到确切而有效的疗效,这就是传统中医药的再创新。中医、中药要走出去,我们正在努力,但可能还有一些路要走。我认为,只要把中医中药的疗效充分体现出来,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接纳欢迎中医药的。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新华网 陈延特 摄
主持人:中医院还有很多“金字招牌”——简便廉验的院内制剂,它能否为药企新药研发带来新机遇?在促进院内制剂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王阶:中医药院内制剂通常由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验方发展而来,院内制剂是中药新药研发制作的基础,但要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向药监局申请临床研究批件,通过伦理审核后,完成针对人体耐受性、安全性、有效性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完成生产批件申报,才能投入生产并进行临床使用。
院内制剂代表了一个医院的治疗特色,但近年来院内制剂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剂室的设施落后、人才培养工作停滞、制剂成本与价格“倒挂”等问题突出,导致院内制剂整体处于萎缩状态。其实,很多医院都有进一步发展院内制剂的意愿,因此我建议:第一,理论入手,注重发掘和传承;第二,政策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优化审批流程;第三,加强特殊人才培养,做好传承工作;第四,鼓励信息化调控,促进制剂工艺创新及智能制造。
对于院内制剂,我们提倡按照传统的方式,充分考虑中药炮制、剂型配伍等技艺,能不能也借鉴现代技术呢?参考现代制药经验,我们提出了“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法”——按照中药性味归经、中医理法方药一体的做法,明确作用靶点、机理、有效成分,对经典名方与经验原方重新优化、配比,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组分配伍,形成现代中药多靶点、多因素、多途径的治疗方案。另外,还需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共同发挥中医的优势,形成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院内制剂。(文字:高方园 刘觅觅 剪辑:张灵 摄影:陈延特 导播/摄像:王安 主持:刘燕 速记:曹宁宁)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413GR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