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吸金近500亿,VC/PE暗战创新药
毋庸置疑,创新药正迎来“黄金时代”。
国家药监局透露,2018年中国批准48个全新药品上市。相比其他年份,2018年新药获批速度几乎历年最短。
与此同时,科创板也频频向生物医药企业“招手”。根据3月3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将成为推荐重点。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赴科创板IPO。
事实上,VC/PE投资创新药的热情一直不低。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上半年,创新药领域累计披露投资金额达486亿元人民币,投资事件297起,参投机构646家,其中背后涉及VC/PE达578家,占总机构的90%。
一位专注医疗健康多年的VC机构合伙人感叹,“创新药投资已经进入历史最好阶段”。
创新药投资版图:
6年吸金近500亿,知名VC/PE押注
从近几年国内医药发展情况看,仿制药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国内创新药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再加上国家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海外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回流,本土创新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上进步迅速。
中国现行规章制度中,没有给出对创新药的明确定义。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8中国创新药产业投资研究报告》中,将创新药界定为,在全球范围内,从未出现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或治疗用途,且有临床价值的药品。
创新药可分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三类,其中生物药疗效好、见效快,再加上政策与资本的偏好,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
生物药又细分为多个子领域,包括单抗、重组单白等,其中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为主的单抗药物,几乎占据了生物药的半壁江山,特别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的PD-1/PD-L1单抗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突破点,也是VC/PE机构追逐的焦点。
根据报告,2013-2018年上半年,创新药领域累计披露投资金额达486亿元人民币,投资事件297起,参投机构646家。
仅2018年上半年,披露金额高达172亿元人民币,披露投资事件59起,超过2017年全年的投资额,成为去年资本热点、明星板块。
从融资轮次分布看,2013-2018H1,创新药企的融资主要以A、B轮为主,数量占比超过50%,机构更多投资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创新药企业。
从机构类型来看,主要以创业型和成长型资本为主,VC和PE的数量合计占总机构的90%,其中VC最多,共334家;其次是PE机构,有244家。在创新药投资市场上,中信产业基金、华控基金、高瓴资本、元禾控股、红杉中国、云锋基金、建信资本等都是创新药领域比较活跃的投资机构。
回顾2018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投资界发现,2018年上半年市场比较热,下半年市场就开始往下行,所以相当于一个倒V型结构。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总量还是不够多,创新药和创新企业的投资还是在起步阶段。并且近两年行业挤出效应明显:获得融资的优质企业数量减少,而单项目融资额度在增加。
科创板开闸:
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IPO
2019年,科创板无疑是重头大戏,而生物医药成了这一新板的香饽饽。
根据3月3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将成为推荐重点,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学药、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创新型公司、投行、VC/PE等机构闻风而动。最近五年来,生物医药一直是创投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方案将推动投资行业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投资也会推动创业者参与的热情。
在港交所开绿灯之前,纳斯达克一直是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心中的IPO殿堂。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2643家,医药相关737家,属于主力板块。
但港交所一纸文件却抢走了纳斯达克半边风头。自2018年4月底,港交所宣布接受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于主板上市的申请开始,已有歌礼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华领医药、亚盛医药、盟科医药、复宏汉霖、康希诺、君实生物、迈博药业、基石药业、AOBiome Therapeutics、Stealth BioTherapeutics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港股的火爆同样刺激了A股,也加速了上交所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落地。
当政策、市场、资本都释放出了积极看好的信号时,可供生物医药企业选择的路也多了起来。在一根又一根橄榄枝面前,拟IPO的药企是成为赴港大军的一员,还是品尝科创板“头啖汤”,亦或是奔赴遥远的纳斯达克?
“我们在深圳投的一家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一类新药西达本胺在2015年就上市了,后来进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非常符合科创板IPO条件,申报结果很快就会出来。”微芯生物背后资方建信资本、招银国际对投资界透露,这家公司有望跻身第一批。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41412R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