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为民生保驾护航
漫画:颜庆雄
引子: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关于医疗方面的阐述十分亮眼。其中包括医疗报销、大病诊疗、慢性病防治、基层医护人员培养、妇幼保健等多个方面,回应了老百姓看病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为老百姓送上了一份医疗惠民“大礼包”。它的惠民力度如何?要达成这些目标,挑战在哪里?本期思与辨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赵鑫
嘉 宾:肖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文军(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黄奕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医疗卫生领域干货众多,惠民生的力度非常大
1、您怎么看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19年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政府工作安排?它的惠民力度如何?
肖俊:这种工作安排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就医的关怀,一方面延续了前几年医疗改革基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政府解决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问题与困难的决心。报告中重点提到疫苗安全,措辞严厉,表明政府对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报告中着重强调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人均财政补贴增加30元,突出大病保险和大病防治,这些举措可以切实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李文军: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疾病预防与治疗、大病保险、基层医疗与互联网医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社会办医以及特殊人群医保政策。这些基本涵盖了我国医疗卫生的主要领域。另外,报告重点关注大病保险,这对困难群众的精准脱贫意义重大。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需要继续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可以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医疗卫生领域干货众多,惠民生的力度非常大。
黄奕祥: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显示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具体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从财政支出总量上看,其补助力度和惠民程度是比较大的,实际上这也说明了政府在医疗保障上继续向基层发力,把老百姓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解决到了实处。另外报告中特别提到随迁老人。目前,许多老人都跟随子女到新城市生活,如果能将老人的福利一同带到新城市,既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又能稳定子女的工作状态,对于该城市而言,还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以及随迁老人都更有归属感。
对于居民医保来讲,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横向公平
2、报告提出了诸多任务和目标,比如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等等,您认为要在今年达成这些目标,挑战在哪?
黄奕祥:首先,对于居民医保来讲,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横向公平。一些居民在当地参保外地工作,工作地的消费水平同医保报销及补助水平不匹配,看病负担依然较重。是否考虑实施基于不同城市的服务价格和消费水平,建立有差异的、符合地方实际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其二,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挑战。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绝大多数服务项目由社区和乡镇村级机构落实,但基层工作人员存量不足,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从筹资到服务提供是分开的,公共卫生服务更强调防治,医疗服务更强调治病。但从健康角度出发,两者互相且必须关联,如何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融合是一个挑战。一方面要运用绩效管理,把公共卫生和医疗融合纳入绩效,另一方面要强化团队建设,让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形成一个团队,两者紧密合作才能使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挑战。医院需要从原来以疾病为中心、强调规模的发展,向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四是卫生健康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政策引领工作的挑战。相关部门需要更加关注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塑造。
李文军:2018年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90元,今年再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20元。要达成这一目标,主要挑战还是财政的可承受能力以及我国财政结构调整的力度。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医保的收支压力比较艰巨,再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均补助标准,财政的可承受能力可能存在问题,尤其我国今年还面临着大规模减税降费。第二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问题,2018年我国社保支出为2708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2.2%,这一比例其实低于俄罗斯、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2019年医疗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提高30元,主要挑战还是财政方面。
肖俊:报告不仅着重强调提高医保水平,而且将预防医疗的工作安排也列为重点工作内容,说明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理念转向医治与预防并重。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9164Q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