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思维问诊中医药发展

2019-03-31 07:05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51 次

      今年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参加全国两会的第二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政协委员及药学科学家,黄璐琦去了很多地方,调研了很多问题,将向大会提几件提案。这些提案建议,全部跟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创新发展有关。黄璐琦说,他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善继岐黄。

微信图片_20190311155306a

黄璐琦: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作为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诺奖的自然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带领团队将青蒿素研制成功,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特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是推动医药科技原始创新的源泉。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科学家进行青蒿素科研攻关时,美国专家也进行了相应的动物试验。只是,美国专家在狗身上的试验发现,蒿乙醚具有较大的神经毒性,故而放弃了相关试验,这也让中国拥有了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而获得诺奖的机会。”

3月7日,在医卫界45组、46组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向与会者分享了青蒿素背后的这个故事。同时,他也用药学科学家的身份,解释了“用西医标准评价中药”的局限性。

临床疗效: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要素

为什么青蒿素用在狗身上会有较大的神经毒性,而用在人身上却能够治疗疟疾呢?黄璐琦的答案,是因为动物和人拥有不同的代谢酶。

“因为体内拥有的代谢酶不同,虽然蒿乙醚用在动物身上有较大的神经毒性,但是用在人身上则完全安全。屠呦呦老师是受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启示,用低温萃取的方法最终将青蒿素成功研制。这一方面说明了青蒿已经拥有了至少2000多年的人用历史;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重视临床疗效,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优势和特点。”黄璐琦坦言,如果按照西药或者国际天然药物的研究模式和要求,过多强调药物成分和作用机制,而对临床即药物的人用历史重视不够,我国可能也会与青蒿素失之交臂。

“所以,我们呼吁,中药的审评审批理念需要调整,既要遵循药品研发评价和注册管理的客观规律,又要兼顾中药特点和中医临床用药实际。目前我国在中药审评审批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对法规和技术的要求执行过于刻板,重审核轻评价,未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人用历史,对中药注册上市的证据支持作用。”黄璐琦强调。

合理灵活地应用已有的人用历史,能够对中药的注册上市起到怎样的支持作用?仅从我国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研制的“金花清感颗粒”就可见一斑,该药作为我国的原研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流感防治的推荐用药。

关于“金花清感颗粒”的成功研制,也有一段故事。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暴发蔓延,我国医药专家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具有2000多年治疗“伤寒”的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以及具有200多年治疗“温病”的经典名方“银翘散”为基础方,经过6个多月临床与基础研究,成功优选出了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该方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国内外中西医专家的认可,最终,以金花清感方为基础“金花清感颗粒”经过多年临床试验和国家药审中心审核,作为能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治疗包括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新药,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上市。

思维弱化: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制约

与“金花清感颗粒”成功研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中医药领域对传统思维和理念的弱化,直接影响了我国中药新药创制的进程。

什么样的思维和理念是中医药发展的思维和理念?

“以药用植物姜黄为例。姜黄的根被称为郁金,为寒性,而姜黄的茎是药材姜黄,为温性。我们做过的动物模型证实,郁金和姜黄,在寒湿和湿热模型上也拥有不同的药效。这就说明,中药治病是药性在起作用,而药性是具有物质基础的,这一物质基础不单单是一种成分,其可能跟成分的种类有关,也可能跟成分的量有关。比如郁金和姜黄,就跟姜黄素的含量高低有关。而承认中药形成的‘唯象’,并根据复杂的机理对患者辨证论治,就是中医的思维和理念。”黄璐琦向记者解释,这种中医思维的应用,常常表现为得相同病的人,在同一位中医医生那里开出的处方却不相同。

本文标题:用中医思维问诊中医药发展 - 中医中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3120415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