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构建大健康万亿产业集群
图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合众人寿养老社区。(资料照片)
湖北日报讯(记者唐晓安、余瑾毅)4月1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规划》将按照“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高端产业园,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打造该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链协同出新、技术平台支撑等,打造成该市大健康产业驱动核。“一园”即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业溢出效应,主要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规模制造,作为大健康产业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三中心”分别是汉阳大健康产业中心、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中心和长江新城国际医学中心。产业布局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生物农业和健康服务五大领域。
武汉市计划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新培育100亿级企业5家至8家;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13200亿元,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在基因工程药物、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数字医学影像、光电医疗设备、医疗机器人及智慧医疗等特色领域占据国内优势地位;到2035年,该产业总收入达到18000亿元,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
规划同时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年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100亿元规模企业达3家至4家,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上市4个至6个;到2025年,医疗器械领域年总收入突破500亿元,100亿元规模企业达1家至2家,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上市3个至5个;到2025年,全市医药流通销售总额达2000亿元,1000亿元规模企业1家;到2025年,生物农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全国最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育种基地;到2025年,健康服务领域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新增10个紧密型医联体等。
解读
搭建全球发展平台武汉系列新政促大健康产业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晓安 余瑾毅
再过几天,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将在汉举行。
4月1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和《《武汉市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意义深远。
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正当时
“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基础、有信心。”4月1日,武汉市市长周先旺认为,武汉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人才储备,是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基础。
产业方面,2018年,武汉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5%,已形成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江夏区、汉阳区、硚口区等为扩展区,其他各区为特色区的多层次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目前,武汉已集聚人福医药、九州通、国药控股、国药器械4家年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引进了辉瑞、费森尤斯卡比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药明康德、华大基因、联影医疗等国内细分领军企业。
人才方面,武汉高校和生物研究机构众多,每年培养生物相关人才超过5万名,拥有大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4家等。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许甫林介绍,大健康将成为社会刚需。当前,推动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有利条件有四个。一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关注日益增强。二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加快跨界融合,催生基因检测、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重塑大健康产业价值链。三是老龄化加剧,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旺盛。四是医改有力推进。
为规划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去年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樊明武、马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晖等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系列新政促进产业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0420bR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