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医共体”闽宁镇医疗条件大变样

2019-04-16 11:54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23 次

搭车“医共体”闽宁镇医疗条件大变样

刘永林(中)为患者会诊。

4月11日,忙碌了一早上的永宁县闽宁镇卫生院内儿科主治医师刘永林,到办公室匆匆喝了口水,顺手拿起远程会诊要用的平板电脑,又匆忙走进78岁患者李万业的病房,和永宁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共同会诊,为李万业的病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对刘永林来说,来到闽宁镇卫生院已经20年,如今越来越忙,但每次看着医院又进了新仪器、增了新科室、添了新病房的时候,他打心底里高兴。“现在,咱闽宁镇的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和小手术也不用出闽宁镇了。”刘永林笑着说道。

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有了住院部

1999年年底,因移民搬迁,刘永林的工作从西吉县马莲乡卫生院调到了闽宁镇卫生院。“刚过来那阵,只有前面一栋二层楼,15个医护人员,除了一台放射的机子,就只有听诊器和体温计,也就能为村民看个头疼脑热。”说起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刘永林直摇头。

“现在这儿有了住院部,手术也能做了,乡镇卫生院有这个条件,实惠都在老百姓身上。”刘永林说,卫生院是从2014年开始大变样的,那一年卫生院门诊楼开始升级改造成住院部,医生也多了,各种医疗设备也跟着进来,县医院对口支援也来了……“咱这儿现在是‘鸟枪换炮’了。”刘永林说。

据现任闽宁镇卫生院院长张国俊介绍,2014年,永宁县积极推行医共体建设,闽宁镇卫生院变更为永宁县人民医院闽宁分院,永宁县人民医院投入资金近200万元,配备了医疗设备,将闽宁镇卫生院门诊楼改造成住院部,之后永宁县又投资1043万元,扩建闽宁镇卫生院住院楼,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床位数增加到了62张。同时开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14个功能科室,并配备彩超、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10余种医疗设备,闽宁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在刘永林和永宁县人民医院专家为李万业远程会诊的时候,“千名医师下基层”计划对口支援闽宁镇卫生院的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王艳蓉带着4名年轻医生也来到病房,为临床另一位老人会诊。

“到这儿对口支援一年时间,除了对病人病情的进一步诊断,主要还是以学术交流、帮扶为主,让年轻医生得到更多学习机会。”王艳蓉告诉记者,对口帮扶于基层医疗单位而言,最大的益处就是带动医务人员水平提升。

采访中,院长张国俊还带着记者来到卫生院影像远程会诊中心,在这里,患者的X光片等影像资料可直接发送到上级医疗单位,由专家诊断分析患者病情。“我们乡镇卫生院特别缺乏影像方面的诊断医师,给我们的临床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张国俊告诉记者,通过影像远程会诊中心,10分钟左右,上级医疗单位就能把诊断结果发给他们,大大解决了卫生院影像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

张国俊还介绍,为提升闽宁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永宁县人民医院先后安排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开展坐诊、查房、教学指导等工作,卫生院也分批次安排20多名医务人员到永宁县人民医院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永宁县人民医院采取“科室包干”的形式,骨科每周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口帮扶。

完善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感冒好得差不多了,输完液就可以回家了。”刘永林又来到儿科病房,检查小患者,并叮嘱患者母亲。“现在镇上医疗水平好,医生服务态度更好。”孩子母亲王花平十分开心。

对于融洽的医患关系,张国俊也感到十分欣慰。2017年8月,通过“千名医师下基层”计划,张国俊被派到闽宁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刚来时,卫生院制度不完善,人员比较懒散,群众来看病找不到人,我们就从管理制度着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张国俊说,我们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扭转了卫生院长期以来制度设置不合理、人员服务意识差的状况,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闽宁镇卫生院还对各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给原隆村派驻6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支援坐诊,为7所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电子血压计等设备,并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和督导检查力度。

“以后,我们会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派遣医生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还要通过家庭医生的签约,把分级诊疗工作做实、做好,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闽宁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对闽宁镇卫生院的未来,张国俊满怀希望。

记者 马小军 文/图

本文标题:搭车“医共体”闽宁镇医疗条件大变样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1622634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