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互联网+医疗”为市民健康提供精细化服务
新华网上海4月24日电(仇逸 吴一航)随着市民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提高健康服务水平?23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在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中表示,上海将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有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利用信息数据化的支撑为市民健康提供精细化服务。
图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新华网吴一航 摄
据了解,上海市共有5000多所医疗机构,但面对全市2000多万人口和外地患者健康服务需求,压力依然巨大。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上海卫生健康信息中心通过搭建“1+1+1”“健康云”“智慧健康小屋”等信息网络平台,将全市医疗机构集结在一起,不仅可以起到监管作用,更能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
通过“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即市民选择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可通过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进一步促进健康服务下沉,上海二、三级医院针对社区推行“两个50%”,即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门诊预约号源50%、预约开放前的50%时段,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
“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我们不仅可以进行监管,而且还能对全市不同医院诊疗相关疾病的数据及治疗方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优化管理。”邬惊雷说,截至目前,“健康云”已经有376万注册用户,通过相关认证后,平台将会把市民既往的就诊信息、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式上传至云端,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可以根据市民的“健康云”信息快速诊断。同时,“健康云”服务在后续的延伸和拓展方面,将会把社会普遍关注的疫苗接种管理纳入其中。
邬惊雷介绍,今年上海市政府提出“80个智慧健康小屋”建设项目、促进市民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在智慧健康小屋里,市民通过手机号或者是身份证、社保卡登录以后可以实现一系列的测量,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血压,还可以进行心电、血氧等测量。检测结果将同步发送至“健康云”,家庭医生也会根据“健康云”上的信息实时监测市民身体情况,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就会及时提醒。
养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正通过“互联网+养老”等创新举措,来化解城市养老难题。
邬惊雷透露,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通知,上海市卫健委已经基本拟好了试点实施方案,预计今年上半年将会在一些区域先行试点并逐步推广。试点工作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帮助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
在“长护险”及“医养结合”方面,上海也正在开展一系列积极探索。“‘长护险’从设立推广到现在,我们对社区卫生主体进行评估和等级评定,并且根据等级进行相应的长护险补贴。‘医养结合’是在老年人照护方面通过其他项目支撑来进行的。比如大肠癌的免费筛查,早发现早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受到老年人的欢迎。”邬惊雷说。
访谈现场,邬惊雷还对市民提出的“如何缓解三甲医院拥挤”“儿科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图为邬惊雷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现场。新华网吴一航 摄
邬惊雷表示,首先,通过医联体建设,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级医疗中心的服务能力,增强市民对区级医疗中心的信任。其次,通过医联体的方式,将数个儿科医院联动起来,推动医生在不同岗位的轮转。第三,加大儿科医生在医学院校培养的力度,增加儿科床位,进一步提升儿科医疗健康服务品质。
访谈最后,邬惊雷强调,目前医疗机构众多,信息鱼龙混杂,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专门建设了“搜医网”来为市民提供权威的医疗机构及诊疗项目等信息,希望通过一系列“精细化”服务可以让市民的选择更加放心、更具针对性。
“2019上海民生访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FM主办。17个上海市委办局主要领导将走进直播室,直面听众,关注民生,聚焦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252340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