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航天的跨界青年医生
当航天技术邂逅医学临床,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在航天中心医院,来自耳鼻喉科的田永胜博士就在做着这样的实践。作为科室的青年带头人,他带着一群年轻的医生,将航天这个高度集成的系统,融入领先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临床科研技术,充分发挥航天优势,实现航天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转化。
田永胜是航天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从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耳聋与眩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在眩晕临床治疗方面,他总是创新不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目前眩晕中最常见的疾病,约占30%的眩晕病例。这种疾病是由于耳石脱落坠入半规管后变换体位后刺激半规管所致,针对这一原理,通过耳石的手法复位治疗可使耳石离开半规管,以达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目的。
田永胜一直在研究这种手法。他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复位不理想的状况,为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达到要求的角度和合适患者的解剖特点而苦恼。面对患者的期待的目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突破这个难题。
“要是能有对内耳的空间姿态进行实时监控的设备就好了。”他想。
但是查遍国内外各种文献,并无此类设备的点滴消息。2011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进行实况转播时,航天人员对飞船的精准操作吸引了他的注意。
“也许利用虚拟仿真的模型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他突发奇想。不过这样的突发奇想并不是臆想,因为他知道到航天系统内从事虚拟仿真的人员大多为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顶尖人才,与他们合作,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航天系统的技术优势,实现航天技术的医学转换,一定能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于是在与航天系统的相关专家沟通交流后,一个成熟的方案呈现在他的脑海中,采用患者自身的内耳影像学资料构建虚拟的内耳仿真模型,利用患者配戴的感受器对仿真模型进行同步驱动,使得人体内耳在人体头部运动中的空间姿态变化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监控,使得手法复位的过程得到实时的监控。在此基础上,与航天系统计算机专业的专家联合攻关,对复位监控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演算,核对,终于在201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此后,田永胜率领他的青年团队技术人员继续努力,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克服了各种困难后,终于在2016年7月成功制作了耳石复位导航系统,该系统在临床初步应用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临床医生再也不用为操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患者的解剖特点而烦恼,也不再需要进行内耳空间姿态变换的想像,方便了复位方法的推广与普及。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姿势变化诱发试验时,由于对内耳的空间姿态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使得姿势变化诱发试验的灵敏性与准确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这让田永胜和他的青年团队更加有信心进行跨界研究,他相信未来他们还会研究出更多全新的技术,让航天和医疗更多地“碰撞”,让患者受益。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10149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