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集积雪数据 为积雪做“体检” 天山万里 她们是“追雪人”
积雪分层测温
工作中的张丽霞
科考队伍在途中留念(左三闫雪、左六张丽霞,右五黄法融、右六李倩)
◆ “雪对普通人来说是浪漫的词汇,但对我们来说,雪会讲故事,里面有很多我们需要的科学数据,通过分析、挖掘这些数据能够造福当地。”
◆ “我们是会行走的冰雕。每天下来鞋袜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都忘了这样的场景在整个调查中重复了多少次,但是大家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个人在中途脱队。”
◆ “最辛苦的是爬陡坡测量积雪和调查小样方。调查小样方靠两条腿走遍500m×500m的正方形,需取样80个点,雪地行走阻力大,异常耗费体力。女队员往往刚开始时瑟瑟发抖,结束时汗流浃背、双脚麻木无知觉。这样的工作量其实是积雪调查的基本功,大家都尽全力完成。”
◆ “在野外作业最大的困难就是上卫生间,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女队员都不敢在路上多喝水。一天下来,回到驻地就发现姑娘们的嘴唇上起了一层层的干皮。”
◆ “在冰天雪地中啃着冻成冰的榨菜就馕也很快乐,爬山时手脚并用的爬行被我们戏称为开启四驱模式,下山时又两翼生风,制造人为小雪崩的畅快都会让自己很满足。”
◆ “我们走过的地方都是别人鲜少来过的地方,追过零下38度的夕阳,欣赏过清晨雪地上的冰花,体验过冰封的赛里木湖,邂逅过在寂静雪原上游泳的天鹅,这些美景是要亲身到自然中才能够体会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王江平
1月18日,在天山中段新疆昭苏县,海拔2000多米,一支科研队伍正在紧张作业,暴露在空气中的双针温度计显示-38.4℃,热红外成像仪温度显示-42℃!积雪调查人员遇到行程中最冷的一天。积雪被科研人员切出整齐的剖面,他们一字排开,或爬或蹲,正在有条不紊地用仪器测量着。一个个裹得严实的女生,站在茫茫雪原上,采集并记录着这些变化的数字。
采访中,领队郝建盛博士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这9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兰海研究员团队。作为全国积雪特性调查的六支队伍之一,他们将在整个冷季3次环绕新疆境内天山,每次历时10余天跨越5000公里,采集积雪特征数据。今年,已是第二年。
从1月9日起,他们科考队一行9人就在为新疆天山积雪做“体检”。哪里有雪,他们就追到哪里,是一群“追雪人”,其中博士黄法融,博士生李倩,硕士生张丽霞、闫雪,被科研队誉为天山追雪万里“四朵金花”。
黄法融:500米乘500米样方测量是基本功
“雪对普通人来说是浪漫的词汇,但对我们来说,雪会讲故事,里面有很多我们需要的科学数据,通过分析、挖掘这些数据能够造福当地。”团队中的黄法融博士告诉记者,他们采集积雪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黄法融2016年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毕业来到新疆工作,开始从事积雪研究。她分别于2018年初和今年初,参加了两次积雪调查。积雪调查从乌鲁木齐周边开始,经石河子市、精河县、伊宁市到巴音布鲁克草原,最后回到乌鲁木齐,每次行程5000多公里,一路翻山越岭,遍历天山中段。
工作中认真、严谨的黄法融告诉记者,新疆的雪有自己的特点和密码,这里的积雪深霜发育、含水率低,与云南,东北等地的雪不一样。这些不同是通过测量积雪湿度、晶体类型等区分出来的。科研团队追雪5000公里,旨在为新疆当地政府和决策层提供水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比如,积雪调查及雪崩灾害研究可为G218沿线雪崩发生提供预警工具,减少灾害损失等。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132042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