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美现有机制失信于民 美式民主被民粹夹击

2019-02-14 04:10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97 次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1月30日发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中山俊宏的文章称,美国现有制度受到左右民粹夹击,其根源在于美国民众的不安和焦虑。

民粹主义常呈现扭曲形态

文章称,常常有人将美国称为民粹主义的发祥地。从19世纪90年代的人民党开始,到打出"人人皆是没有戴王冠的国王"的休伊·朗,再到民权法案通过后与种族融合潮流唱反调的乔治·华莱士的竞选活动。

即便在最近的30年里,仍然有1992年搅乱总统大选的罗斯·佩罗,他刺激了民众对于既有政党的不信任感,还有早在特朗普现象出现之前就在鼓吹担忧美国社会变革情绪的帕特里克·布坎南。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拉·佩林、茶党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

文章称,这些现象不能以一种社会思潮概括总结,也不能以党派区分。大体上说还是发生在两大党派的边缘。所以民粹主义也常被认为既左且右。

尽管时常被说成是一种煽动负面冲动情绪的政治病理,但民粹主义同样也是民主的内在逻辑。文章援引政治学者卡斯·米德的话称,民粹主义是"针对非民主的自由主义的非自由主义的民主式反应"。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以人民的"共同意志"作为撬杠,试图强行解决问题的现象。

文章称,民粹主义想要解决的问题被以彻底扭曲的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不提供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案,而是优先确保民粹主义型的剧场政治得以存续。

民粹戏码在美国反复上演

文章指出,这种民粹主义戏码在美国历史上反复上演。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只属于抗议运动,未等到坐上权力的宝座就寿终正寝。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运动没有影响力,它动摇了业已存在的各方势力,就像蜜蜂的蜂针,带给现有政治以冲击,最终又被吸纳进既有框架中来。

其中带来最大变化的无疑是2016年的总统大选。特朗普宣布参选之时,谁也没把这件事当真。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最初甚至并未将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放在政治新闻一栏,而是作为娱乐新闻报道,也就是说被作为特朗普个人的小伎俩来处理。

自称"民主的社会主义者"、与希拉里·克林顿竞争到最后一刻的伯尼·桑德斯也是一样。没有人能想到,这位自称社会主义者的"老人"能够对号称总统大选历史上最有经验的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构成威胁。

文章称,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不是美国政治史上的注脚,而是浓墨重彩的独立章节。桑德斯式的民粹主义也没有消亡,至今仍是民主党内抗衡主流派别的势力。这两种民粹主义与迄今为止发生过的事情都不一样,没有瞬间消亡,而是赢得了持续的影响力。

文章认为,回头看的话,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也好,桑德斯式的民粹主义也好,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前者是佩林、茶党运动这股潮流的延续,甚至可以上溯到1992年布坎南参加的那场总统选举。布坎南传递的信息几乎与特朗普一样,口号也包括"美国优先",这一点绝非偶然。

根源于民众的不安和焦虑

文章认为,现有的问题解决机制不再获得信任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在政治坐标轴的两端同时出现两种民粹主义。

文章称,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是以对美国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灌注不安情绪而最终成形的。桑德斯式的民粹主义则是因为希拉里·克林顿本人就是制度的化身,而那些与克林顿对立的存在恰恰成为桑德斯的优势。如果再给本就拉大的收入差距注入焦虑情绪,桑德斯式的民粹主义就形成了。两种现象的核心都是由不可以停滞不前带来的紧迫感。

文章称,民粹主义的危害波及各个层面。从国际社会的视角出发,最大的担忧或许还是来自美国参与全球事务意愿的严重动摇。美国国内民粹主义的崛起不是能在美国了结的事情,而这种情况又不能从外部施以援手。虽然听上去像是在说空话,但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美国社会自身的修复能力上了。

本文标题:日媒:美现有机制失信于民 美式民主被民粹夹击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142139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