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看起来应该不像外科医生
假设你需要选一位外科医生给你做手术,两位候选人在同一家医院的同一个科室,而且排名也旗鼓相当。
第一位医生外表干练,带着一副银丝边框眼镜,体形匀称,身材保持得很好,双手十分精致,谈吐不俗且举止优雅,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你如果是导演,就肯定会选他担任电影里面外科医生的角色,他办公室的显眼位置上摆放着毕业文凭,显示出他本科和医学院都出自常春藤学校。
第二位医生看起来像一个屠夫,身材肥胖,有一双大手,谈吐粗俗,外表邋里邋遢,衬衫松松垮垮地露在皮带外面,无论哪个有名的东海岸裁缝,都无法把他的衬衫领口弄服帖,他用浓重的纽约口音旁若无人地说话,嘴里还镶着一颗金牙。办公室墙上并没有挂任何文凭,暗示了他的教育背景可能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他可能读的是一所本地大学。他适合扮演电影里年轻国会议员身边快退休的胖保镖,或者新泽西一家咖啡餐厅的厨师。
如果要我来选,我就会克服以貌取人的倾向,立即选择那个屠夫给我主刀。不仅如此,如果给我的两个候选人看起来都像电影里的外科医生,我就一定要坚持把那个屠夫列为第三选项,然后选择他。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看起来不像是干这一行的,却又在这一行干了很长时间,这说明他需要比别人克服更多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病人以貌取人的天然倾向带给他的不信任感,他一定是用卓越的医术成功地扭转了别人对自己不利的第一印象,否则他早就被淘汰了,根本干不了这么久。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风险共担”的作用:时间和现实联手帮我们过滤掉了那些能力不足的人,而时间和现实并不在乎长相。
如果对医生的评价都是从病人角度按照治疗效果做出的,而不是根据指标体系或者同行评议,那么医生相貌和演技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在等级森严的且依赖于标准化的“工作评估”的机构中,外貌长相还是很重要的。想想大公司的总裁们,他们不仅长得像电影里的总裁,他们甚至就是电影里的总裁。更糟糕的是,他们说话的内容和腔调也同电影一样,使用同样的单词和比喻。但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我会一直提醒读者:与普遍认知相反,公司高管和企业家不是一回事,高管应该看起来像演员。
当然了,外貌和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那些看起来像运动员的人,可能就是运动员),但是那些看起来不像干这行的人,如果还是在这个行业生存下来并获得了一些成功,那么这里面就包含着极有说服力的关键信息。
想到这一点,美国人民曾经把管理整个国家的总统职责交由前演员罗纳德•里根来承担,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最好的演员是那些大家都不觉得他是演员的人,想想巴拉克•奥巴马吧!你会发现他比演员演得还好:常春藤名校的优秀教育背景加上自由主义的声誉,那可是一个头上满是光环的高大形象啊!
《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多次提到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外表和他的财富是互补的,一个人如果很有钱,那么他看起来一定不像你想象中的富人,反之亦然。每个私人银行都培训员工不要被客户的外貌所欺骗,不用去追那个在乡村俱乐部开法拉利跑车的人。当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在我的先辈居住的村庄里,有一个邻居(就跟那里大多数人一样,是我的远亲)一直过着简朴而舒适的生活,吃自己种的食物,喝自己酿的茴香酒,然后在去世时留下了1 亿美元的遗产—这是人们原先估计的100 倍。
所以下次你挑选书籍的时候,如果看到作者的照片是他站在一大排书架前,系着一条宽领带,抱肘做沉思状,那么你还是算了吧。
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也一样,老练的小偷看起来都不像小偷,看起来像小偷的家伙都已经在监狱里了。
下面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主题:
当一项事业因脱离“风险共担”而缺乏筛选机制的时候,这项事业里就充满了形象逼真、满嘴术语、演技超群和熟悉细节的人,而他们对这项事业的核心其实一无所知。
教育是奢侈品消费
常春藤名校正逐步成为亚洲新富阶层心中的终极奢侈品。哈佛大学就像一个路易威登的包或者卡地亚的表。它们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他们把积蓄越来越多地投在教育机构中,但这些钱又都被转移给了官僚、房地产开发商、一些根本不应该存在的学科(性别研究、比较文学或国际经济学)的终身教授,以及其他寄生虫式的人。在美国,我们已经堆积起了巨额的学生贷款,而这些钱最后都自动落入了各种收租者的口袋里。一个人要靠一张体面的大学文凭才能在生活中出人头地,这无异于绑架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然后对其父母进行敲诈勒索。我们有证据表明,社会进步并非是由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推动的,恰恰相反,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由居民财富水平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文凭的经验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263355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