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时心中牵挂的还是病人

2019-02-28 11:49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90 次

\


易老(右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快记者 林雅 通讯员 吴旻慧 文/图

    2月9日,在亲手抢救过无数疑难危重症病患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泰斗易自翔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10多天前,病危中已经起不了身的他在清醒之时仍坚持要亲人将自己扶起来,他说,“我要去看看病人。”

    12日,全国各地的人们闻讯纷纷赶到福州,有医界同仁,有曾经医治过的患者,来跟老人做最后的告别……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来到附一耳鼻咽喉科,采访了易自翔教授的同仁和学生,一起追忆这位福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泰斗的传奇故事。

    医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不管是病人,还是学生,他对我们都太好了,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说起易自翔教授,每一位耳鼻喉科的医生都能讲出自己目睹或亲历的事。

    “他常常自掏腰包到收费处偷偷给家庭困难的病人缴费。”附一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许元腾记得,有一位闽南来的十来岁的小男孩患了鼻咽纤维血管瘤,不手术会危及生命,但手术风险大,费用高,要分多次进行。家人因家里贫困几度要放弃治疗。易教授获悉后,就偷偷多次帮该男孩缴费,每次都是5000元到一万元不等。

    “只要你愿意治,我会尽全力帮助你!”易教授总是这样对病人说。

    林昶是易自翔教授的研究生,与他共事了29年。他说,易教授是不求回报地对病人好。还记得有一位患面颊部血管瘤的病人,在易教授治疗下恢复了外貌,找到了理想的对象,她在婚前寄来200元聊表再造之恩,但被原封不动退回。后来她来到福州带了四把精制藤椅相赠,还是被他婉言谢绝。如此三番五次,病人火了,问:“你这里有没有柴刀?”易教授问:“拿柴刀做什么?”青年说:“我把藤椅劈了。”这时易教授和另一位主任商量,一起收下了藤椅,然后他俩一人给了那青年10元钱,说:“这是我们给你结婚买糖吃的。”就这样,藤椅事件总算解决了。

    师者:最慈祥的“易伯”

    作为师者,他是学生和后辈医者眼中最慈祥的“易伯”(音同福州方言:依伯),大家平常都这么亲昵地叫他。

    “逢年过节,他总是会找年资高的医生帮忙统计那些没有回家的值班医生和学生,自掏腰包给我们点餐吃。”来科室10多年的肖恒医生说,他们想抢着付钱,易老就会说:“易伯在,还轮不到你们。”

    “鼾症手术风险大,术前和术后医生的压力都很大。更何况是3岁以下的低龄患儿。”附一耳鼻咽喉科的副主任医师陈国郝就清晰地记得,他曾经接诊了一名1岁6个月的患儿,每晚都得家长们轮流抱着睡觉。当时,他很纠结,就去找了易老。

    “怕什么,你去做吧!”有了易老的壮胆和撑腰,陈国郝接诊的这名全省最小的鼾症手术患儿恢复良好。

    “在美国,还没有开口,易老就亲自带着我去拜访临床秘书,让我除了在实验室进修,也有了临床学习的机会。”2000年曾到美国进修的附一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晖萍至今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对于医学教育,易老总是不遗余力。”附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张榕教授说,易老十分重视医生的教育,以及与国际先进医学技术与理念接轨。

    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易老每次回国,除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他还自掏腰包买回了不少先进的设备,如全省首台鼻窦内窥镜、面神经监护仪等。此外,在早年,他就很重视手术资料的保存,他特意自费买了一套摄像设备。当时录像机等还十分笨重,每一次手术,他都让几名医生帮忙把设备推到手术室,记录手术的过程,从而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给后人学习借鉴的机会。

    学者:工作是他最大的兴趣

    易自翔教授不仅是一名临床大师,同时也是位硕果累累的科研工作者。

本文标题:病重时心中牵挂的还是病人 - 行业快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2STR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