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广告能医BOSS直聘的流量饥渴症吗?
汪可盈——国际巨星,参演过美剧《神盾特工局》国内人气一直不高,近期却因一条电梯广告在国内火了起来。
这条Boss直聘与另一条铂爵旅拍的广告已超出广告的范畴进入精神污染的境界,让人反感却又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去看。而Boss直聘广告被观众所诟病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世界杯Boss直聘就花费超过1亿在央视投放了广告,其广告模式也是洗脑式喊口号。虽然在短时间内Boss直聘获得了大量下载,但其洗脑式广告在网上却骂声一片。
用节操换流量,Boss直聘不是第一家,人人车、马蜂窝以及伯爵旅拍这些互联网公司也都在用掉节操的广告获取流量。而这些流量与互联网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对流量的饥渴背后其实是对融资的渴望。
“弃卒”赵鹏
公开资料显示,赵鹏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过智联的CEO职务。2010年7月左右,以赵鹏为核心的CEO办公室高层团队,包括COO雷卫明、公司高管陈旭和倪阳平,以及以CTO余用彤为代表的投资方代表团队,包括CFO郭建民、副总裁罗义华和技术总监张春日发生分歧,先后发内部邮件,宣布开除对方。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四天之内,赵鹏等八位高管“被去职”。
成为”弃卒”的赵鹏在潜伏一段时间后,于2012年底成立了北京华业基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Boss直聘的母公司。
资料来源:企查查
在搭建完基本的公司框架后,Boss直聘与大多数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开始了融资之路。2014年获得A轮100万美元的融资,和玉资本、策源创投以及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跟投。可能是英雄惜英雄,同为互联网营销大师的雷军参与了Boss直聘的每一轮融资。而Boss直聘经历多轮融资,合计融资达4000千万美元。
图片来源:企查查
有过被智联股东抛弃的经历后,Boss直聘CEO赵鹏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对现在的公司实现完全掌控,因此以公开资料来看,Boss直聘融资时的估值,参与融资的各方都没公开,外界也无法进行推算。在这种股权结构下,Boss直聘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给投资者足够的回报,这将是赵鹏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
跟老板谈,谈的真的是老板吗?
作为智联招聘的”弃卒”,赵鹏想在这个行业二次创业,自然要拿点真本事出来。在赵鹏离开智联招聘创立Boss直聘时,互联网招聘的行业格局已基本形成,58同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已占据了互联网招聘的大部分市场。
后进生——Boss直聘想在互联网招聘这个市场站稳脚跟,自然要有创新(噱头),如是开创招聘新模式,“跟老板谈”的Boss直聘就诞生了。
跟老板谈,谈的真的是老板吗?
图片来源:Boss直聘APP
抱着严谨的态度,《投资者网》下载了Boss直聘的APP进行了测试。在《投资者网》输入求职信息后,Boss直聘APP确实推荐了很多招聘者给《投资者网》,不过《投资者网》注意到这些招聘者的职称多为HR,很少有Boss直聘宣传的“Boss”。在Boss直聘APP推荐给《投资者网》的招聘信息中,中小公司比较靠前,而像《投资者网》比较向往的腾讯、阿里等大公司,虽然也在招聘相关职务,《投资者网》却要通过搜索才能看到相关招聘信息。招聘者实力强、福利好却排在后面,Boss直聘推荐招聘信息的算法是否附合现在人的求职观,《投资者网》就不得而知了。
《投资者网》咨询相关人士得知,招聘多是HR在相关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根据简历初步筛选后进行面试。在大公司中一般由人事经理负责招聘,而在中小企业中,也是由用人部门负责人决定招聘结果,真正老板直接面试仅部分重要岗位,而这些岗位一般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老板对应聘者工作成绩也很看中,这些招聘多是通过猎头完成。Boss直聘宣传的“跟老板谈”多少有点虚假宣传。
为何如此渴望流量
以节操换流量,Boss直聘为何如此渴望流量呢?
公开资料显示,Boss直聘上一轮融资是在2016年9月,距今已有2年多,融资余额已然不多。同时,据36氪报道同为垂直招聘的拉勾网早在2017年就获得了前程无忧的1.2亿美元的D轮融资,拟在2019年赴美上市;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也在2018年3月份公开表态,有意在2019年上市。Boss直聘自身也在2019年9月份公开招聘CFO,Boss直聘上市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
图片来源:Boss直聘招聘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44K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