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从业机构在迷雾中求索 殊途同归
马云问吴晓波,最赚钱的商业模式知道是什么吗?吴问,是什么?马云回答,国家模式。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吴晓波
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来,已过去十年,方案中提到的改革措施和探索仍在进行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但近年来,在医保、医疗、医药也出现并清晰了新的解决手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
医保:压力的传导;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爆发式增长,国家医保控费压力巨大。国家医保局应运而生,4+7集中带量采购及相关的政策“组合拳”,并出台支付标准政策,加强对4+7中选药品和未中选药品采购使用的监测监控。从盈利的驱动来看,医院规范使用中选品种而减少了医保基金支出,结余部分会接比例给医院,这让医院和医生有动力去执行;从考核的角度来讲,之后中选药品会逐渐纳入新推行的DRG支付体系。
医疗的本质是服务和交换,即使是国家层面、医院、药企、国家财政等供给侧,与患者需求侧组成的仍然是一个商业行为。医疗的支付方需要新的角色在商业活动中发挥其作用。
从保险的本质来看,保险服务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1.要保的事情一定是要有概率性,不能够是确定的;2.每一个投保人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互不相关的。理赔的事件,一定是具有概率性的,互不相关的,而且是独立的;3.保险是一种能够自我维持的商业行为,保险公司之间要进行竞争,必须通过两个基本的办法:细分和加总。细分,把风险不同的人细分到不同的组里面,防止他们互相搭顺风车;加总,在同样风险的组里面增加投保的人数。通过大数定律,减少他们的风险造成的离差,从而更准确地计算风险,使得投保人要交的保费达到最低。
国家的医疗保险因为不符合以上三个前提条件,实际上不是一种可持续的保险,而是一种不断地靠新人来维持的补贴制度。
控制政府医疗支出,降低居民个人医疗负担,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是新医改的主要任务之一。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6. 中国保险年鉴2016
政府引入市场力量,商业健康险的繁荣,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支付缺口。在未来,尤其是慢病管理与商业健康险相结合,是未来医疗险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应鼓励拥有医学思维的、细分和加总后的商业健康险;而非目前推行的个人税优健康险,其存在政策优惠力度不够、产品的吸引力不强、投保流程繁琐等问题,产品设计上缺乏医学思维基础上的细分加总,由于给商业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带来的益处均微弱,自2015年政策落地以来始终未推广开来。
医疗:价值链延伸,医疗服务融合
微信长文《无尽的硝烟:医改十五年拉锯战》提到,建立超级医院不被国家鼓励,国家更愿意分级诊疗;道:“超过6万亿政府资金投入过后,补供方和补需方终于达成了一项共识:医改这事,不是光砸钱就可以做成的。”
有网友说,始终不看好互联网2B转型,因为他们的基因就是C端的。如果一个点不能理解“面”“体”,只能理解“点”和“线”,那么在他面前放一个立方体,它看到的只是一条线。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其中以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维度的绩效考核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
自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及《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3文件发布以来,互联网医院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突破了3年前只包含诊疗一个环节的狭隘定义,逐步发展出包含“问诊-院中-院外管理”医疗服务全流程,协同医联体、家庭医生、药品渠道,实现了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资源上下流通。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M11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