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两次心跳骤停危在旦夕,体外膜氧合技术最

2019-03-08 12:10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76 次

午休,我在电脑前翻阅一张张黑白无声的影像片子,十指如飞般快速敲击着键盘,记录着人世间的辛酸苦楚。

急诊室外传来焦急的鸣笛声——“嘀嘟!嘀嘟!”,120救护车闪烁着蓝红相间的警示灯呼啸而来,刚到急诊科大门口,车后门就“哗啦!”一声被打开,担架床迅速被推出,是一位身材较肥胖的青年女性,医生们迅速将她送进了急诊抢救室。

神志淡漠,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是患者呈现我面前最为直观的症状。

我瞬间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我接诊过意识障碍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几乎都是夺命索魂的重症,甚至随时可能撒手人寰!

果然,刚入抢救室,我还没来得及询问患者病情,便出现惊心动魄的场面——心电监护提示心率从120次/分突然降至40次/分,原本规则的QRS波形开始转变为大小不一、曲曲折折毫无规律的颤抖波形......

“患者心跳骤停!快!快!肾上腺素、心肺复苏,准备电除颤,准备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我立即扑过去,赶紧十指相扣胸外按压,同时呼叫护士推来抢救车及除颤仪。

“肾上腺素1mg IV”张小护熟练地掰安剖及完成推药,丝毫不拖泥带水;其他护士则前来接替我继续胸外按压。

这时急诊外科的李医生也闻声赶过来,动作麻利地用“EC手法”扣面罩、捏球囊,同时观察口唇及血氧,当患者血氧缓慢地上升时,便一气呵成地搞定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辅助通气。

这样的抢救几乎每天都要在急救室上演,练就我们扎实的急救技能、快速反应能力及高效有序的配合默契,也暂时成功地拦下病魔的死亡镰刀:患者心律暂时恢复规律QRS波形。

虽然暂时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但我们心惊胆战的心情依旧没有得到平复,因为在病因还未明确之前,患者仍是一个时时刻刻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一位年纪轻轻的患者,为何病情危在旦夕?为何入室就出现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等症状体征,为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否则可引起死亡。

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甚至是电解质紊乱等。

眼前这位体型肥胖的女患者如此年轻,会是急性心肌梗死么?还是急性心肌炎?或是其他原因?

事情的真相永远不可能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没有诊断清楚之前我自然是不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推测。

“患者之前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突然转过来?”这是我接下来必须了解的问题。

“患者因发热咳嗽7天,气促1天就诊。7天前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8.8℃,有咳嗽、咳痰,无恶心、纳差,无气促、胸痛,自服感冒药,发热较前好转,但仍有低热,咳嗽无明显改善。

今晨活动后出现明显气促,咳嗽较前加重,间伴胸闷、心悸不适,无明显胸痛,无晕厥,就诊于当地诊所,予消炎输液,平喘化痰等治疗,效果欠佳,气促胸闷更为明显。

遂转诊当地医院,检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室壁收缩功能减弱,考虑急性心肌炎,所以由120救护车赶紧送过来......目前患者仍低热,有咳嗽,咳痰……”随车医生将转院记录转交给我,并向我详细交待了患者的病情。

我迅速查体:T:37.5℃,P:150次/分,R:26次/分,BP:88/52mmHg。神志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 150次/分,心律齐,心音较低,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柔软,压痛及反跳痛无法配合,肠鸣音可闻及;四肢肌力无法配合检查,双下肢稍浮肿。

结合患者的病史、查体即外院检查,目前诊断为急性心肌炎基本成立,予继续完善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化验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但患者转入本院时血压不算很低(85/48mmHg),如此血压应该不至于导致心跳骤停,更何况既往并无高血压病史。

是不是存在其他隐藏事实背后的致命杀手:严重酸中毒,或者高钾血症,亦或是心律失常?

这些问题,无疑一一横亘我内心,目前始终无法解惑。

★★★★★★★

经过我的反复询问,一道陪同来的家属终于道出了关键信息——患者近两日小便次数明显减少,随后床旁化验的结果更是提示K+:7.0mmol/L。

原来心跳骤停的致命元凶是高钾血症!

本文标题:患者两次心跳骤停危在旦夕,体外膜氧合技术最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W9B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