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青英委员建言中医药强国建设:建中医药国际

2019-03-08 22:37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57 次

目前看,中国中医药发展滞后,大而不强问题突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山东省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建设新时代中医药强国》的发言。
段青英表示,中医药目前的现状为,一是中医药文化普及率不高。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中医药文化和知识普及率远远低于日、韩等国。二是中医药供给侧改革步伐缓慢。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完善,负债率偏高,负担过重,优质中医药资源供给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服务明显缺乏。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薄弱。许多偏方、验方、秘方及中药炮制、中药制药、中药鉴定宝贵经验散存于国医大师、老中医、老药工手中,其传承明显缺乏生命力。
四是促进中医药优势发挥的政策机制亟须完善。中医药技术价格偏低,重西轻中问题突出。部分地区中医门诊费用没有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难。五是创新融合度低,经济拉动性差。中医药发展大项目、大平台少,缺乏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种养殖业、高端服务业、电子商务等融合度不够,产业开发尚有较大空间。六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机构不健全,编制和人员不足与中医药振兴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鉴于此,段青英建议,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理清主体责任。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领导小组,行使中医药强国建设的统筹协调、综合保障职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中医药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投入、强化协作,完善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责任,优先清理化解公立中医医院长期负债,进一步减轻公立中医医院运行负担;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建立中医技术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中医技术价格,充分体现技术成本及劳务价值;落实确定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指标向中医医院倾斜政策,积极探索鼓励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门诊报销及住院补贴政策。
三、多措并举、聚集人才,打造一流基地。推进中医药学科建设。建设、扶持、提升我国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和前沿医学等重点学科,力争做到世界领先;加快中医药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和推广新型师承传承模式,加快优秀青年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各种类型的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在中医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学术经验传承或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人才。
四、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推动网络国际化。借助各地优势,打造一批中医药国际示范区和自贸区。如山东中日韩医药自贸区(中医药)和药妆自贸区、云南贵州中药开发示范区等。同时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支持中医药科研院所和评价机构建设围绕中医药标准化、WHO传统医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中医药标准的研究,以及中医临床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五、搭建网格、提升能力,建设中医方案。构建中医药服务网络,规划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中医方案。
六、继承传统、提升内涵,加快文化普及。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七、挖掘潜能、提升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中药种养殖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高端中药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安排奖补资金支持中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和关键环节突破,建立高端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和精品中药饮片加工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将中药农业做大做强,把高端中药材种养殖作为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鼓励中药企业对高效道地中药材等进行系列研究开发,形成高效中药材种养殖区和疗效保证区;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力争形成拳头品牌产品,扩大国内外份额;鼓励和引导中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适时引进新装备,创新技术和工艺,提高质量和产量;办好中医药特色文化农业旅游产业,结合中医文化建设,形成旅游品牌。
八、建设平台、创新机制,促进成果转化。深入推进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研院所+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协作研究平台,加强对研发活动的支撑与服务,帮助中医药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系统和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创新成果的发现、跟踪和筛选机制,建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好对接服务;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制度创新,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绩效考评体系,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奖惩制度有机融合,建立完善中医药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形成更为科学协调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制。

本文标题:段青英委员建言中医药强国建设:建中医药国际 - 中医中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X2M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