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保险开业四年实现盈利 时间考验持续盈利能力
■本报记者冷翠华
2018年,我国财险行业上演悲喜二重奏。喜的是,财险业保费增速较为稳定,财险公司全年保费同比上涨了11.52%;悲的是,财险行业盈利情况恶化,尤其是中小财险公司。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非上市财险公司利润总和约为-2亿元,而2017年非上市财险公司全行业净利润还有30亿元左右。
监管政策、行业竞争、企业自身发展策略……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这一结果。那么,对于处境艰难的新小财险公司而言,如何走出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华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海保险”)总裁姜南。在他看来,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中小险企尤其是新小财险公司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成立四年初尝盈利甜头
在众多中小财险公司净利润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一家成立刚满四年的财险公司2018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这家公司就是2014年年底开业的华海保险。
根据各险企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去年纳入统计的71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38家盈利,33家亏损,38家公司合计盈利57.5亿元,33家公司合计亏损59.33亿元,71家公司整体亏损约2亿元。而在2017年,非上市财险公司整体的盈利之和在30亿元左右。
在这样严峻的行业形势之下,华海保险用4年时间走出了开业亏损期,并在2018年实现了5482.5万元的净利润。该公司2018年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扭亏为盈,并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盈利。
具体来看,去年四个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250.8万元、2737.3万元、831.1万元以及2164.9万元。以此计算,全年净利润约为5482.5万元。“从开业四个完整经营年度来看,公司经营性损益持续改善,减亏趋势明显;同时,非经营性损益对公司经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姜南表示。
与华海财险开业时间临近的恒邦财险、合众财险、燕赵财险、中路保险等财险公司,到2018年年底,仅恒邦财险实现的净利润为正数,其他公司尚在扭亏过程之中。
车险解决生存非车培育差异
在市场竞争日渐趋严的形势下,作为新小财险公司的代表之一,华海保险是如何逐渐走出开业亏损期,实现扭亏为盈的?姜南表示,该公司主要抓住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一起抓,实现保费规模的较快增长。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18年,华海保险实现保费收入约20.33亿元,同比增长30.8%,高出行业增速近20个百分点。从细分业务来看,去年该公司实现车险保费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32.98%,且承保结构较优,非车险保费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7.38%。
从不同业务的占比来看,目前车险业务占比约为90%,非车险业务占比约为10%。对这一业务结构,姜南表示,对于中资新小财险公司而言,这是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路径之一。“大力发展车险业务,解决公司生存问题;大力发展海洋保险和互联网保险,培育特色化、差异化经营能力,更好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姜南表示,通过车险做大业务规模,才能摊薄各项成本,提升综合效益,因此传统的车险业务和特色创新业务要两手抓。
二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风险管控等举措,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承保投资两个轮子并行,险资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资本市场信用违约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据了解该公司投资的产品没有一只踩雷,2018年实现投资收益7983万元,财务投资收益率为4.96%。同时,自2015年起,其投资收益率连续4年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创新渠道经营模式,规划搭建了直销、车商、经代、重客、综拓、互联网六大渠道框架,实现了渠道清分、业务清分、人员清分,并首次采用了分渠道预算模式,为推进渠道化发展策略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其5个自主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2.20亿元,占比58.54%,公司业务掌控能力明显加强。同时,其优质车险续保率同比提升5.48个百分点,续保保费突破3亿元,实现增量保费5000余万元。
四是坚持推进科技赋能。在业务支持上,华海保险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移动营销、外部渠道对接、费用预算一体化、自动理算、一键续保、OCR大数据纠错等功能陆续上线,为业务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数据显示,2018年,该公司移动营销出单保费11亿元,自主渠道移动APP出单保费2.79亿元。全年实现互联网保费收入8.76亿元,居行业第19位。同时,大健康产品体系全年实现保费5562万元,初步搭建起了公司健康险体系。
一手求生存一手谋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保险监管政策更趋严格,合规经营对险企愈加重要,保险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对于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其面临的经营形势整体十分严峻。而在姜南看来,中小财险公司要活下去,活得好,就必须一手求生存一手谋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c15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