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肿瘤医院“诞生”三阴性乳腺癌分类而治“上海策略”
在全球乳腺癌学界被誉为最难治且最“毒”的三阴性乳腺癌,经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团队历时五年联合攻关,绘制出了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队列多组学图谱,并提出“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这意味着既往缺乏有效疗法的三阴性乳腺癌有望获得分类而治的“上海策略”。3月8日,该项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肿瘤学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癌细胞》
(Cancer Cell)上,影响因子高达22分。
世界性难题:三阴性乳腺癌缺乏有效治疗靶点
“乳腺癌像一个‘大家族’,可细分为腔面A、腔面B、HER-2阳性和三阴性四大亚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最‘毒’的一种,”项目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表示,“三阴性乳腺癌之所以称为‘三阴’,正是因为这种乳腺癌的亚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与其他三种乳腺癌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只能依靠化疗,并且治疗效果不佳,这是乳腺癌学界的一道世界性难题。”
“抗癌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先在肿瘤上找到起作用的‘靶子’,这个‘靶子’就是通常所说的药物靶点,不同肿瘤类型的药物靶点往往有较大区别,”邵志敏教授指出,“缺乏特定的治疗靶点是导致三阴性乳腺癌长期以来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主要原因。”
目前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患者还是承受了化疗毒副作用带来的痛苦,且有时因“盲目”化疗容易产生耐药而无效,3年后的复发率达40%至50%,而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几乎不可治愈。
汇四方合力:绘制三阴性乳腺癌全球最大分型图谱
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并不是单一的类型。此前邵志敏教授团队针对不同疗效的三阴性乳腺癌开展过一项研究,即对不同预后的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区分,进而提供不同的诊治策略,预后差的三阴性乳腺癌,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以改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也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通过高通量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对基因和蛋白加强理解,绘制出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图谱,这或将有利于发现更多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特异靶点,进而使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循着上述思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黄薇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石乐明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鹏教授团队,共同对465例三阴性乳腺癌标本展开研究,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队列多组学图谱。通过对庞大基因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证实三阴性乳腺癌的确不是传统认识中的单一类型——三阴性乳腺癌不仅拥有自己的“家族”,且“家族”中有不同的亚型,而不同的亚型之间还可能存在着生存差异、治疗方案敏感性差异等。
中国人群三阴性乳腺癌基因组图谱
最“毒”的乳腺癌有哪些亚型?此前在国际上所有的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课题中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本项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大量数据的比对分析,使得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三阴性乳腺癌亚型逐渐明晰。根据这些亚型表面蛋白的不同特征,研究团队将三阴性乳腺癌分类,并命名为4个不同的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多维大数据系统提出的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标准,为寻找到三阴性乳腺癌的靶点指明了新的方向。
研究团队根据三阴性乳腺癌的不同亚型进一步分析,找到了不同亚型独特的基因位点。事实上,研究团队对不同亚型的命名标准,也正是根据癌细胞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进行的。以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为例,相较于其他亚型,此类乳腺癌细胞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而在腔面雄激素受体型乳腺癌细胞则有明显的HER-2基因突变,可能适用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成果临床转化:三阴性乳腺癌未来有望采用靶向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010045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