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脑小血管病诱发痴呆
中国消费者报 中国消费网报道(记者孙燕明)在日常生活中,您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言语不利、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下降、抑郁、焦虑不安等症状吗?“这些不典型症状轻微且短暂,如未进行全面临床检查极易被忽视及临床误诊,极有可能就是患有脑小血管病。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到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其诊断报告上常出现腔隙性缺血灶、皮层下小梗死、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及脑萎缩等名称,这便初步诊断您患有脑小血管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方丽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方丽波介绍说,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等,也包括影像学报告中提到的血管间隙扩大、脑萎缩。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它常隐匿起病、缓慢发展,部分患者可急性发作。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容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失误。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医生对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显著提高,大量脑小血管病被识别和发现,诊断率明显提升。随着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发,脑小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在众多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年龄和高血压是最为明确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酗酒、高胆固醇血症、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等也是危险因素。
资料图片
方丽波表示,我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至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60至70岁的人群中,87%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68%存在脑室周围白质改变;而在80至90岁的人群中,100%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95%存在脑室周围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在45至5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约为6%,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到36%,这是非常庞大的疾病群体。
脑小血管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呢?方丽波解释说,脑小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小卒中,常见为腔隙综合征,包括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及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脑小血管病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患者容易出现情感、行为和人格障碍,表现为淡漠、激惹及血管性抑郁。脑小血管病患者易出现步态异常、易跌倒及排尿异常。在临床上,这类疾病患者常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经常表现为步态障碍、跌倒、动作缓慢、碎步、步基增宽,无明显震颤及强直。第六届世界卒中联合大会发布的《世界卒中日宣言》指出,亚临床(无症状)小卒中是临床卒中的5倍。因此,识别、预防和治疗脑小血管病及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很重要的临床工作。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方丽波分析说,医学研究表明,中重度脑白质病变可使精神运动迟滞、注意力不集中、执行能力和整体认知功能下降;大脑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的腔隙性脑梗导致执行功能受损;基底节脑梗塞导致语言流畅性、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损害;丘脑梗塞使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下降。脑微出血可能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影响执行功能、语言、抽象概括等不同认知领域的功能。所谓执行功能障碍即指患者不能做出计划,不能进行创新性工作,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不能对多件事进行统筹安排。脑小血管病导致认知障碍发病率最高,约50%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因脑小血管病所致,而且认知障碍随着脑小血管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脑小血管病导致的认知障碍最终发展为痴呆,不仅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也给社会、家庭成员带来沉重负担。
如何做好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障碍防治?方丽波强调,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对广大患者尤为重要。预防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引起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高胆固醇血症、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避免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进而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拮抗剂及脑代谢改善药,常用药有多奈哌齐、美金刚及吡拉西坦脑复康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认知康复及体力活动等。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饮食上应多吃健脑、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低盐、低糖的食物。认知康复包括记忆训练、智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等。只有通过早期干预、早期管理,才能让脑小血管病患者远离认知功能损害及痴呆。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110512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