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试吃”靶向药?千万别!
抗癌药物的使用一直以来是广大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抗癌不简单,“有药用,用得起,用得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从去年5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进口抗癌药的零关税,把17种临床急需、疗效好的抗癌药纳入了医保范围,这些抗癌药的平均降价都达到56.7%。
但抗癌药并不是想用就用,乱用会出大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组织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牵头编写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版)》,近日,该《指导原则》的首期培训班在穗举行,来自广东、广西、海南、河南省等地的200多名抗肿瘤医生学习如何用好11种肺癌靶向药单抗药。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在培训中直言,乱吃抗癌药,最大的问题是“药不对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11种抗癌药 8种需测靶点
吴一龙是《指导原则》牵头单位——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的抗肿瘤药物专业组组长,正因如此,广东“近水楼台先得月”,争取到了首期培训班在穗举办。
吴教授直言,他见得太多患者盲目“试吃”靶向药了,近期因为药物降了、药费入医保了,更多人“试吃”了,总想着试一试,有效就继续吃,大不了没效就停吃呗。
这样乱吃,最大问题是“药不对靶”。
他指出,统计到《指导原则》编写前,抗肺癌药已经多达11种,当中8种是一定要检测靶点的,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马来酸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和纳武利尤单抗;只有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盐酸安罗替尼这三种是不用检测靶点的。
盲目乱吃靶向药,不仅会没疗效,耽误治病,药物乱抑制反而导致巨大破坏作用,“我们在临床见得太多了,乱吃靶向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吴一龙直言“令人痛心”。
“限制级使用”抗癌药 仅三甲高级职称医生获授权
“已经出现肺癌的临床症状、体征,又有影像学结果,医生也临床诊断是肺癌,为什么还不能用抗癌药?”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
吴一龙指出,用不用抗癌药,即使医生临床判断了,也要经过病理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才算是有使用抗癌药的指征。
而要用抗肺癌靶向药,就要做基因检测,看是否有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号异常的酪氨酸激酶生物标记物。
当然,也不排除可能出现肿瘤急性进展,比如脑转移昏迷或者呼吸衰竭,这属于特殊情况,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是可以考虑对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使用的,比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
不过,一旦病情缓解,必须马上补充做EGFR突变的检测。
而且,特殊情况下“限制级使用”抗癌药,处方者只限于三甲医院授权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为什么非医师也要看指南?药品说明书非万能
可能有的患者会觉得:“我去看病,医生叫我检查或检测什么,吃什么药,我听医生的就行”,这样的抗肺癌用药指南患者不用管。是真的吗?
吴一龙指出,不止患者,很多医生也“小看”这一用药指南,相反地过分依赖药品说明书。
其实,药品说明书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全部,治癌实践一直在飞速发展,药品说明书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一些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也未能及时在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
此外,有些抗癌药品属于“有条件快速批准上市”,药品说明书的时效性也需要加强。
国家在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抗肿瘤药物零关税的政策背景下启动《指导原则》的编写,从广东开始,在全国铺开培训工程,医生与患者都需要了解目前国际肿瘤治疗最新理念,医患一起面对肿瘤治疗,才能用好药、治“好”病。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1223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