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公众要增强对基层医疗服

2019-03-12 06:02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57 次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公众要增强对基层医疗服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公众要增强对基层医疗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测算,如果在慢性病的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以减少支出8.5元,并能节约100元抢救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

很难想象戴着无框眼镜,谈吐间透着睿智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会说出“治疗感冒我可能不如基层医生”这句话。擅长操刀做手术,专治甲状腺癌等头颈肿瘤的知名专家对看感冒这类“小病”没有信心听起来不可思议,实际却反映出疾病诊疗需要分级分类的特点。

为推动我国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不再让人们看个感冒就往大医院跑,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冷冷清清的现状,葛明华已呼吁多年。

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开始,葛明华即提出“建立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长效机制的建议”,2014年又提出“制定医疗机构疾病诊治目录库并借助医保政策完善分级诊疗的建议”。他建议由政府牵头,以省为单位,分别制定符合不同等级医院能力的疾病诊治范围目录库,逐级大幅降低越级诊治的报销比例并鼓励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责任制,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医保重点扶持政策,引导患者树立分级诊疗理念。

7年过去,葛明华说,推行分级诊疗最大的困难在于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公众对基层医疗水平存在不信任。

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是浙江省内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葛明华介绍,浙江省人民医院是省内最早进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医院,目前该院已托管5家县级医院,是省内紧密托管县级医院最多的三甲医院。“通过托管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目前来看效果不错。”葛明华说。

据悉,去年浙江省卫健委组织医疗资源下沉第三方考核,浙江省人民医院和5家托管医院均取得优秀成绩,是该省唯一城市医院及托管分院均获得优秀的单位。

谈分级诊疗制度 难在老百姓不满意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南都: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目前有哪些困难?

葛明华: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老百姓对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满意、不认可,他们更信赖大医院,多年下来形成就医惯性,一旦生病就会选择去大医院,现在大家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就算去异地的大医院看病不报销很多群众也能接受。目前分级诊疗的理念还未深入公众内心。

南都:在全国而言浙江的分级诊疗制度做得比较好,有何具体举措?

葛明华:浙江省卫健委为方便分级诊疗,借助互联网技术专门搭建了覆盖全省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平台,需要转诊的病人可在系统内直接转诊。另一方面浙江省卫健委也针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下了很多功夫。2017年,浙江11个县试点“县域医共体”,去年底在全省铺开。即每个县级医院牵头将县域内的几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为一体运营。“医共体”里各家医院的财务、资源、医保资金使用及岗位设置等都统一统筹。同时县里的医生常态化的进驻乡镇医院上班,乡镇医生则常态化去县医院轮训,从而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

此外,浙江也力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之间再形成医联体,由省级医院定点帮扶、托管县级医院。省级医院将人才资源、医疗资源下沉到县级,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大医院医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及管理经验带到基层医院去,一些省级医院还会给县级医院设备与资金支持。

南都:在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方面,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葛明华:一些城市大医院本身医生资源比较紧缺,医生临床、科研等工作也非常忙,大医院长期大量派出人员下基层确实有压力。

南都:浙江如何解决上述困难?

葛明华:浙江省内是采取激励机制,财政对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有一定支持,主要用以激励城市大医院下沉医师。同时,容许城市大医院根据扶持医院的全年业务量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于激励下沉医护人员。另外,浙江省也在大力推动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下沉方式,促进资源下沉可持续、更高效。

谈今年新建议 让“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变

南都:“医共体”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的创新举措,据了解今年你的建议也与建设“医共体”相关?

本文标题: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公众要增强对基层医疗服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1395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