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药品集采:中国医疗行业生态体系面临重构

2019-03-12 06:41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81 次

(原标题:长江产业观察︱“4+7”药品集采:中国医疗行业生态体系面临重构)

简介:预计中国的医药企业将迎来“大分化”的时代,一系列改革之后中国仿制药高价的现状将显著改变,本土仿制药企过去的高额利润空间预计将被大幅压缩,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将向一般制造业企业看齐。

2018年注定将在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史上被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底落地的“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及此后落地的一系列政策都意味着,医保控费将成为未来数年内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最重要主题,并将彻底重构中国医疗行业的生态体系,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和商业模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观点和内容总结如下:

※“4+7”药品集采中标结果令人意外,降价对医药企业利润的毁灭性打击将直接对其商业模式产生颠覆,但预计消费者将从中受益。

※回顾全年的政策脉络,政策制定者的思路非常清晰,药品一致性评价和“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只是其中一环,预计短期大部分医药行业改革政策都将遵循“更有利于医保控费”的原则而制定,未来也将不断有更新和更细化的政策落地。

※由于较长的行政审批流程、对于原研药过强的专利保护和扭曲的销售渠道,中国的仿制药整体维持了较高的价格和利润水平,而中国药企也因此普遍表现出“轻研发而重销售”的特点。

※预计中国的医药企业将迎来“大分化”的时代,一系列改革之后中国仿制药高价的现状将显著改变,本土仿制药企过去的高额利润空间预计将被大幅压缩,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将向一般制造业企业看齐,外资药企在中国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一压力。这种医药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将直接影响经销环节,并改变过往“以药养医”的商业模式。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药品审评审批机制的变革、更多优秀人才的引进和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支持程度的加大,中国的本土创新药企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头部的本土玩家已经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这一市场抢占先机。但预计由于大部分医药企业短期内都将面临利润空间的大幅压缩,未来创新可能成为少数玩家的游戏。

“4+7”药品集采: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

2018年12月7日,上海正式公布了首次“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竞标结果: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中,25种达成协议,6种流标,成功率81%。从最终中标价格上看,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标价平均降价幅度在52%,其中氯沙坦钾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品种降价幅度超过了90%。此外,吉非替尼片和福辛普利钠片两个品种分别由原研企业阿斯利康和施贵宝中标,但降价幅度同样达到了惊人的76%和69%。

“4+7”药品集采:中国医疗行业生态体系面临重构

在首次“4+7”药品集采竞标结果公布后,A股上市医药板块股价大幅下跌,多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直接跌停,截至2018年12月21日,已经有23家上市公司市值蒸发超过两成,A股医药板块整体市值缩水接近5500亿元,而港股上市的多家中资药企同样出现暴跌。

“4+7”药品集采:中国医疗行业生态体系面临重构

对于消费品制造业而言,产品价格下降90%造成的将是灾难性的影响,那么对医药行业造成如此剧烈影响的“4+7”药品集采招标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对价格造成如此大的冲击?

2018年11月1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这一方案是经过深改委讨论之后确定的方案,主要的政策目标在于让患者用上有质量保证的廉价药品,核心的竞标方案包括:1)带量采购,单一货源中标;2)最低价中标;3)坚持质量标准,配合一致性评价推进。由于这一试点在四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等七个城市进行,因此被称为“4+7”药品集采。

“以量换价”的意思是,此次带量采购将以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文件规定,不仅是这60%~70%的市场,剩下的30%~40%市场与未中标品规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如果与带量采购中标价格相差过大,其他价格也需要作出调整。

事实上,如果单纯从竞标规则上看,已经可以预见,最终中标价格的大幅下降是大概率事件。从参与竞标的玩家看,过往的药品采购竞标规则是原研药品单独分组,国内医药企业一组,即原研药品即使过了专利保护期,也不需要和其他仿制药厂家一起竞价,而“4+7”集采则不区分剂型、不区分类别、不区分原研药还是仿制药,所有玩家在一起进行竞标。

本文标题:“4+7”药品集采:中国医疗行业生态体系面临重构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1506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