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陈鑫:改善医生执业环境,让更多年轻

2019-03-12 13:47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63 次

一边是医荒,一边是医科学生流失率和医生流失率居高不下,为何“近半医生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认为,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学医,愿意从医,值得全社会关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陈鑫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改善医生执业环境,培养更多优质临床医生》的建议。陈鑫表示,纵观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一流学生才能有机会进医学院成为医生,可是在我国,不少一流学生不愿意学医,即使医学院毕业后,部分毕业生选择放弃医生职业。
从全国范围看,绝大多数医学院招不到一流的学生,而且医学生的培养周期长、投入大、花费多。2016年来自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资料,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尽管这个数字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在现实中,一流学生报考医学院的比例相当低;而且即使进了医学院,相当比例的医学生毕业后放弃做医生,白白浪费和消耗了培养医学生的有限资源。最近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也显示,有超过45%的医生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中国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学医,愿意从医,值得全社会关注。”
放弃“白大褂”的背后,陈鑫分析称,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医学院学制太长,抱着一腔热血去学医,但是漫长的求学生涯,职业激情消磨殆尽。医学生的五年本科,如果再读硕士、博士,整个将达到10年的求学时间。为了能够进大医院,90%以上的医学院本科生毕业之后,都选择考研读博,几年下来,已经没有了做医生的追求和向往。
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让医生职业没有安全感。尽管过去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国医患关系已经明显好转,但打医生、闹医院的现象仍时有报道,甚至发动网络攻击。医生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这让医学生感到寒心,不敢当医生。
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的现实原因。越是大医院的优秀医生,越是超负荷工作,很多优秀的临床一线医生基本没有节假日。尽管国家推进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但医生巨大的付出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医生也是普通人,收入不高仍然要养家糊口,还要还助学贷款,生活压力太大。学医本来就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很多人求学结束之时,已经接近30岁,正是结婚、买房的时候,这种压力大、收入低的工作,的确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只能放弃当年的从医追求。其中部分医学生毕业后直接放弃做医生,从事收入高的医药代表等职业。
为此,陈鑫建议,多部门联手,改善医生执业环境。首先让医生执业有安全感,医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医院要为医生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及时、依法处置医患矛盾,让医生基本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诊治病人。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医疗价格,让医疗服务的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陈鑫提出,2月1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医疗价格扭曲现象,报道指出“人看病不如狗洗澡”,狗洗一次澡,小狗50元,大狗100元,北京三甲医院护理一名重症病人24小时收费仅9元。“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尤其是技术价值被低估,严重挫伤了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继续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让医护人员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优秀学生愿意学医,愿意从医,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生力量,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标题:人大代表陈鑫:改善医生执业环境,让更多年轻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1VH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