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与进展
4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城乡发展面貌,显著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40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在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化水平只有19.4%,比同期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低20.1个百分点(如表所示),10年后的199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的差距缩小为17个百分点,20年后的2000年进一步缩小为11个百分点,30年后的2010年进一步缩小为1.2个百分点,到2013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世界城镇化水平0.3个百分点,到2017年超过3.72个百分点。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3亿人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8.13亿人,每年平均净增加1600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58.52%,相对于1978年翻了1.5番;40年平均每年增长1.06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平均增长多0.65个百分点;1980-2017年历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0.82%)快2.18%。中国顺利完成了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用了短短4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奇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2.40年来中国城镇化顺利完成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同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符合世界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根据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镇化水平小于30%为起步阶段、介于30%-60%为中期阶段、介于60%-80%为后期阶段、大于80%-100%为终期阶段,可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顺利完成了稳健起步阶段和加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从1980年到1996年的16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4%上升到30.48%,顺利完成了城镇化起步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即将完成城镇化的中期快速成长阶段。总体来看,中国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在有力地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快速将中国城镇化发展推向后期成熟发展阶段,这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也符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40年来在数度调整与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与城镇化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方针。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十三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时期政府从国家层面上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或间接地都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或根本性的影响。正是在这些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下,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城镇化方针与道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受历史条件和特定政治经济环境所控,甚至伴随经济发展政策出现过部分失误,由此体现出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动态性和曲折性。具体表现为,从1953-2018年的65年间,中国城镇化发展先后
历经了“一五”时期项目带动的自由城镇化道路、“二五”时期盲进盲降的无序城镇化道路、“三五”“四五”时期动荡萧条的停滞城镇化道路、“五五”时期改革恢复的积极城镇化道路、“六五”时期抓小控大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七五”“八五”时期大中小并举的多元城镇化道路、“九五”时期大中小并举的健康城镇化道路、“十五”时期大中小并进的多样城镇化道路、“十一五”时期中国特色的健康城镇化道路、“十二五”时期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十三五”时期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道路的数度调整与动态演变历程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城镇化朝着多样化、协调化、差异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特别是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坚定不移地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3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219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