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 精准扶贫 平湖美丽乡村里的“致富经

2019-03-12 23:32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27 次

  这是一份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2018年平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443元,比2017年增长9.4%,列嘉兴第一。7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其中,钟埭街道的沈家弄村更是达到了1119.5万元。

  挣工资、干经营、得分红……在平湖,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不管是农民收入还是村集体经济增长的背后,是政府统筹与改革的“有力之手”在持续助推。

  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农业+”促产业跨界融合

  走进位于广陈镇山塘村的浙江藤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常春藤生产基地,一栋栋标准化大棚林立,一盆盆形态各异的常春藤将绿意铺满了整个大棚,雇用的阿姨在大棚内忙着维护、清扫、扦插等活计。

  “这边离上海近,交通十分便利,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合常春藤的生长。”公司负责人马亚沛介绍,由于常春藤市场需求量加大,公司原本在上海市金山区的生产基地产量有限,迫切需要在附近找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交通区位和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机制优势是他选择落户的主要原因。他们目前拥有生产基地面积40余亩,员工20余人,都来自于本地。

  农民放下锄头、到就近企业上班,在平湖十分普遍。

  在平湖市统计局负责住户调查的王全忠记忆里,平湖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还处于嘉兴第六。“2018年比2017年提高了9.4%,这意味着,人均绝对值增加了2964元。”王全忠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9.8%。其实,这两年数据一直在上升,这跟我们养殖大户转型、特色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的创新举措都分不开,效益慢慢体现出来了。”

  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按照“发展新型农业,推进产乡融合”的总体思路,平湖成立了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连续两年举办农业经济洽谈会,积极引进高精尖农业新技术,开发农家乐、民宿等农旅文结合的新业态。

  平湖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并以“农业+”的方式促进与健康、旅游、文创、互联网等的跨界融合,不仅影响和改变农村传统生产方式,也让更多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带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政府统筹市场运作

  “飞地抱团”实现双赢

  曹桥街道孔家堰村曾是平湖养猪最多的村。去年,孔家堰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一跃升至214万元。村党总支书记褚寿根坦言,作为一个纯农业村,孔家堰村的秘诀无二,全靠“飞地抱团”。

  2016年,平湖在全市推广开展“飞地抱团”,各村把零星的建设用地指标,“飞”到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标准厂房,用地指标置换,折算资金入股,每年获得不菲的分红。

  “生猪退养后,我们也在思考致富的路子在哪里。参与‘飞地抱团’以后第一年,我们村拿到了5.3万元的分红。”褚寿根说,“后来我们又把复垦的土地,通过‘飞地’入股,2018年,村里凭借‘飞地’的收入就有155.6万元。”

  “飞地抱团”既给经济薄弱村带来“异地”增收的可能,又帮助先发地区缓解用地紧缺的窘境。

  平湖市农经总站负责人表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则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手握众多招商资源,他们在标准厂房建造前期,就可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二则有国资作托底,村庄收入稳定,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有相对宽裕时间选择更加优质的企业。

  据介绍,目前平湖“飞地抱团”项目已有6个,吸引87%的村庄参建,全市关闭300余家承租集体物业的低效、高污染企业,总共盘活了504亩“飞地”和近15亿元投资。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地块置换前,这些村庄的原集体年收入不到500万元,集聚后集体年租赁收入4490万元,参建村均年增收69万元,最高的村年增收超过了232万元。而通过“飞地抱团”,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得以进一步激活,先后成功引进8家外资企业。

  多方发力 精准扶贫

  让低收入家庭“有尊严,有盼头”

  “飞地”不仅有助于集体经济的壮大,还实现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

  “平湖市低收入农户中约七成因病因残、缺乏劳动力,过去产业帮扶,给他们免费盖过大棚,可收效甚微。”平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湖提出让这部分家庭入股全省投资额最大的“飞地抱团”平湖智创园项目,每年获取10%的稳定收益。

本文标题:多方发力 精准扶贫 平湖美丽乡村里的“致富经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2200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