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保健品市场乱象百日整治

2019-03-13 15:17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13 次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保健品领域率先采取行动。一方面持续推进保健品市场乱象百日整治,给违法违规行为“踩刹车”;另一方面动员保健品行业参与“放心消费”承诺,引导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

  专项整治遏制乱象

  “权健”“华林”等保健品传销及虚假宣传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调查排摸本地保健品市场,发现了一些问题。

  今年1月31日,婺城区市场监管局在对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检查中,发现当事人使用的宣传折页涉及虚假宣传。

  “公司固定资产1.2亿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类型多样,结构差异较大,其中多糖和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份,前者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肿瘤作用,后者具有降血压、治虚热、止痛退热功效”……执法人员说,该公司宣传折页的以上表述,没有相关材料可以证明真实性。调查中,公司负责人承认存在扩大宣传行为。

  “除市区外,兰溪、义乌、浦江、永康、武义等县市,也查处了一批涉及保健品虚假夸大宣传的典型案例。”市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说,自开展保健品市场乱象百日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已检查涉保健类经营主体3000多家,立案查处保健品案件121起,结案26起,罚没款34.3万元,刑事立案1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5人,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4.5万元。

  在重点关注线下实体店经营行为的同时,执法人员同步推进查处保健类产品网店虚假宣传案件。该局网络监管处抓取分析各类网店1000多家,发现涉及“保健”标题的重点网店112家,查明违法线索15条。根据线索,目前已落地核查14起,立案查处11起。

  诚信承诺规范行业

  从我市2018年消费投诉情况看,涉及保健品类266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夸大宣传、质量问题、售后服务无保障等方面。

  “保健品市场乱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下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健康生活的极度渴望。”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分局局长王隽说,不法商贩正是抓住这一心理,通过小区“健康屋”、电视购物、“听课”,利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形式“哄骗”老人。

  王隽从去年保健品类消费投诉分布情况展开分析:针对保健品店无照经营的投诉是14件,占比仅5%,表明其中大多数保健品经营者是“形式合法、实则欺诈”,因此引导该行业从业者自觉规范经营显得尤为重要。

  上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以“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为主题的保健品行业诚信承诺活动。全市200多家保健品企业负责人、近百名消费者代表一同参加,现场成立我市首支保健品领域的消费维权义工队。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志财,代表我市保健品行业向本地消费者作出承诺,其中包括不虚假宣传、不“拉人头”、不搞直销传销、实行7天无理由退货制度、快速处理消费者投诉等。

  同时,为响应“放心消费在金华”创建,该公司与市市场监管局协商后,设立了10万元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金。“消费者在使用相关保健产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消费纠纷等,就可以用这笔钱进行先行赔付。”方志财说。

  明辨“七假七真”避开消费陷阱

  “保健食品必须有‘蓝帽子’标志,购买前要认准。保健食品更不是药品,宣称有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都是违法行为。”市消保委秘书长吴承文说,牢记这两点,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可以避开许多“坑”。

  此外,市消保委针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保健品推销手段,梳理总结出“七假七真”辨别法,供消费者参考:

  ① 假疗效真违法。一些非法推销人员故意混淆保健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的概念,把保健功能说成是治病疗效,违法夸大虚假宣传,甚至捏造各种功效声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严重欺骗、误导消费者。

  ② 假权威真骗人。某些商家或推销人员假借国家机关、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为其保健品的“功效”贴金。还有些保健品推销商用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③ 假讲座真推销。一些不法推销人员利用“访谈、讲座、座谈会”等幌子,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名中医”“老军医”做养生讲座,借此推销保健品,令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上当。

本文标题:我市推进保健品市场乱象百日整治 - 养生保健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312920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