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
患者问:我患2型糖尿病近5年,男性,今年46岁。时断时续口服一些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是很理想,后改用胰岛素治疗。开始血糖控制得还算平稳,后来效果就不好了,并且下肢发麻,走路时脚疼痛,于2016年2月并发心肌梗死,2016年7月又因眼底出血做过激光手术。去年我因血糖不稳,两次住院治疗,血糖仍不稳定。空腹血糖在7.9-16.2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最高20mmol/L,最低2.8mmol/L,经常出现心慌、出冷汗、头晕症状,有时还出现尿酮体,并且身体越来越瘦(身高170cm,体重50kg,理想体重应为65kg)。我现在每天打胰岛素70单位,血糖仍不稳定。请问我的治疗方法应如何调整?
王执礼教授(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你很可能属于糖尿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伤的患者,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而且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被称之为“脆性糖尿病”。脆性糖尿病诊断标准是:1.每日空腹血糖波动指数在2以上(即餐后两小时血糖为空腹血糖2倍以上);2.对影响血糖升高、降低的因素过于敏感而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3.频繁出现尿酮体;4.胰岛素分泌绝对减少。你每日注射70单位胰岛素,血糖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说明你的胰岛B细胞已处于严重受损甚至衰竭状态,可能体内已没有或仅有极少残存的胰岛B细胞来缓冲和调节血糖变化。
脆性糖尿病临床中呈现三大特点:1.对胰岛素异常敏感,胰岛素剂量微小变化即可引起血糖剧烈波动;2.即使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稳定的状态下,病情也极不稳定,有时可因情绪变化而导致血糖突然升高甚至出现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反复变化的病情;3.多数消瘦、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发生发展程度非常严重。
在治疗上你要采取科学、系统、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实施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目的是不仅要将血糖平稳地控制,而且要避免因糖尿病并发症而致残致死。就你的病情,我提出如下意见:1.你要在糖尿病系统检测的基础上,再做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使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过大;3.改善胰岛细胞微循环及全身组织微循环,不同程度地修复及改善因糖尿病高血糖毒性损伤的胰岛及全身组织的神经纤维,改善人体细胞代谢的内环境;4.采取科学的饮食和运动;5.积极治疗并发症,避免并发症造成的危害。无痛性心梗病因是糖尿病人心肌在高血糖毒性的影响下,心肌微循环、心肌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使机体对心肌梗死造成应有的痛觉不敏感,甚至无知觉,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立即停止手边工作、休息,并立即口服或吸入扩冠药物等,故可使心肌梗死面积迅速扩大,甚至发生室颤而死亡。
典型病例:鲁某,女,40岁,口渴、乏力、多尿、消瘦6年,双下肢水肿一个月入院治疗。患者6年前因“三多一少”诊断为2型糖尿病,不规则服用多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很差(空腹常在15-2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常在25mmol/L左右),后改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出现双下肢水肿、麻木,且常出冷汗,头晕、心慌,夜间尤甚。检查:身高170cm,体重50kg,属糖尿病消瘦型。尿糖+++,尿酮体+++,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钾3.29mmol/L,提示低钾血症;神经电生理提示周围神经病变;糖耐量试验显示空腹血糖12.24mmol/L、餐后2小时23.5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6%;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小于5UIU/ml,提示胰岛功能衰竭。患者入院头5天内,空腹血糖最高26.8mmol/L,最低10mmol/L,患者被诊为“脆性糖尿病”。治疗上,采用我院以保护胰岛细胞为中心的综合个体化疗法:先做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根据其血糖变化曲线,精确设定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剂量,同时予以改善全身和胰岛内微循环,促进受损伤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活性,并采取相关措施治疗并发症。患者在我院治疗4周,每日平均血糖由18mmol/L降至6.0mmol/L。胰岛素总量从92.5u/每日降至29.2u/每日,尿酮体消失,尿糖阴性,体重较前增加4kg,且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临床症状消失。脆性糖尿病患者虽然胰岛功能严重损伤,但也不是不可治疗、不可控制,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要有很强的信心。只要经过科学、准确、系统的个体化治疗,脆性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尤其是病程较短的病人仍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413K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