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家门口信得过的好医生
2011年,从全科医生转型为家庭医生的李燕被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到九亭最东面的奥园卫生服务站,当时还处在试运行的奥园卫生服务站每周只有2天的开诊时间,服务项目简单,配备药品不足,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对于家庭医生,居民们不了解、不热情甚至不信任。李燕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对卫生服务站进行“升级”:每天开诊,增设血液生化检查、远程心电图、建家庭病床等业务,增加居民常用慢病药物,建立居民健康账本等。电话一个一个打,大门一扇一扇敲,与社区居民套近乎,和病患聊家长里短,李燕的足迹渐渐遍布社区各个角落……
几个月后,居民都知道了,他们拥有了一名家庭医生,她的名字叫李燕,一个笑起来甜甜的女医生。
管理有方,任劳任怨成“管家”
作为中心的全科副主任医师,李燕人如其名,勤劳如燕,从医二十载,年年如一日。2011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更似春燕衔泥般筑起了家庭医生的前沿阵地,垒起了“家门口信得过的好医生”的口碑!几年下来,她执著的身影穿梭于社区卫生中心——卫生服务站——居委会——社区居民家中。全面掌握,分层管理,重点出击,李燕在开具药品处方的同时也根据个体差异提供营养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等。手机成为
24小时“健康热线”,微信、QQ成为免费“咨询平台”,在她的口袋里还有一本自行设计的“健康记录册”,患者的病情、康复、遵医等情况一目了然……
周老伯近期莫名其妙瘦了十几斤,当李燕要为他测血糖时他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吃得下睡得着不会有啥病。李燕坐不住了,在说明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后给他测了手指快速血糖,又赶紧测了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口干、多尿、胃口特别好等临床症状,李燕最终给出了糖尿病的诊断。面对眼前的数字和诊断,周老伯傻了眼。控制血糖,健康宣教,预约转诊,李燕马不停蹄,一气呵成。同时还帮忙查好市一医院的交通路线,晚上又打电话给周老伯的儿子,细细叮嘱,再三告知。至此之后,随访电话从不落下,健康宣教紧锣密鼓,上门监测风雨无阻,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一开始对糖尿病一无所知的周老伯成为了一名良好的自我管理者。他一再感叹:“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就是好,让自己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健康问题!”
签而有约,惠及百姓得人心
2016年,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心全面推广家庭医生“1+1+1”签约工作。“全日服务、全程照顾、全面负责”,本着这样的追求,李燕成功签约了989户、2216位居民,所管辖社区的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33.2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8%。“这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契约,而是签下了社区居民对家
庭医生满满的信任”李燕说。
签而有约,用心服务,在穿街走巷中,李燕用她的足迹践行着中国式家庭医生的探索之路,或定期开展主题健康宣讲,或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或“追踪”患者遵医行为,或组织患友“交流沙龙”,由其组建的奥园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频繁、措施得当,在社区自我管理小组考核中脱颖而出。
签约居民丁先生一直以来是李燕心头的牵挂,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却性格固执,我行我素。自行乱服药,饮食不控制,对李燕的各种健康干预不应答,对周围好心人的规劝不理睬。某日,丁先生前来配药,李燕发现其面色苍白,便上前询问,他立马否认不适,还觉得李燕有些大惊小怪。李燕不放心,结合其胃溃疡的病史,拽着他化验了血常规和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60g,大便隐血试验3+“考虑消化道出血”,情况紧急,李燕当即为其转诊至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好危险,幸亏李医生细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每每回想当时自己的不屑一顾,丁先生后怕不已。自此,那位曾经对疾病漠不关心、不遵医嘱的患者一改常态,对家庭医生李燕百分百信任。他积极加入了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在“约法三章”(不准乱吃、不准不动、不准旷课)中配合完成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强化治疗等一系列个性化治疗方案。半年下来,丁先生血压血糖控制良好,逢人便夸:“家庭医生给我带来了新生,带来了健康,带来了幸福感!”
职业自信,迎接美好时代来临
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守护人,也是上级医院的联络人,更是医疗费用的守门员。签约居民严先生因患腹股沟疝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正在为预约上级专家门诊困难而发愁。李燕立马实行分级诊疗,开通绿色通道将其转诊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专家门诊,省去了其盲目就诊和排号预约的时间、精力、金钱。严先生的爱人因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上级医院药物,李燕为其开具延伸处方,不出小区,物流免费送达,如此省心省力省费让一家人笑开了花:“感谢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感谢身边有这么好的家庭医生,真正是惠及百姓啊!”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41415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