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鹊论医”看质量管理

2019-03-18 10:12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44 次

  很多人都知道“扁鹊论医”的典故:

  魏文王问扁鹊兄弟三人哪位医术最好?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分明扁鹊最有名,为何不如兄长?扁鹊说:“我长兄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别人以为他只能诊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我治病是病情最严重之时,别人看见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包扎,就认为我医术高明。”

  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笔者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产品质量管理。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将产品或零件的“病”——质量缺陷在产生前就消除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善之善者”。毕竟,事后补救或者返工,无论时间还是成本都会较高。

  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首先,加强事前和事中的过程质量控制。梳理优化相关流程,明确各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这就要求我们质量工作者要有钻研精神,在发现缺陷表象时善于挖掘、分析、总结产生质量缺陷的根本原因,并加以修正和改进,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

  其次,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明确企业相关干部职工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成效有考核,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才能加强对设备、工量模具、原材料和技术工作的管理,统一工艺操作标准,建立起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质量管理重在全员参与。产品质量控制,不只是依靠机器设备、工艺和工具工装、原材料等物,更重要的是人。因此,企业应该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员工质量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培训,让广大员工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具备应有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并且掌握和熟练应用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比如,设立质量控制达人榜,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岗位积极创新,拓宽思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本文标题:从“扁鹊论医”看质量管理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Q5UR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