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2019-03-20 21:32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40 次

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茶胶寺前的“中国政府援助吴哥古迹保护茶胶寺修复项目”展示牌。

 

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周萨神庙是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一期)项目的修复对象,该项目于2008年通过验收并移交柬方。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修复后的茶胶寺。

 

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中国文物修复团队雇用的柬埔寨当地工人在茶胶寺修复现场。
  资料图片

 

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修复后的茶胶寺。

 
   
 

  在柬埔寨北部暹粒省400多平方公里的热带丛林中,藏着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20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文物医生”来到这里,参与古迹的修复工作,让这些世界建筑瑰宝重新绽放光彩

      

  “感谢中国文物修复团队,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

  在吴哥窟景区的茶胶寺脚下一棵参天古树前,来自上海的赖女士一家人正在仔细阅读“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的展示牌。茶胶寺是赖女士向往已久的吴哥胜迹,“我来到这里才知道有中国的专家在修复茶胶寺,感觉非常骄傲。”赖女士说,自己以前看过很多关于吴哥古迹的图片和视频,这次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茶胶寺经过中国“文物医生”的修复,不仅大致恢复了曾经的面貌,也重拾了其本身的魅力。

  吴哥古迹在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来自中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的文物修复团队在这里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许言率领的中国政府援助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负责修复茶胶寺,该项目始于2010年,2018年竣工并即将移交柬方。

  茶胶寺是吴哥遗址中最雄伟且具有典型特征的庙山建筑之一,代表了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吴哥庙山建筑发展的高峰。“茶胶寺其实是一座没有完工的建筑。但这样反而更具研究价值,它的构造特征和施工工序痕迹,就像一个个‘时间切片’,把吴哥庙宇的建筑流程一一展现给世人。”许言一边爬上茶胶寺的须弥台,一边讲起了关于茶胶寺的历史故事。

  文物修复是专业性极强的一项工作。在修复茶胶寺时,中国文物修复团队发现须弥台顶端的庙山五塔面临险情,为确保文物与游客安全,必须对其进行排险加固。“我们在抱厦入口处进行了钢结构支护,这些支护措施都是严格根据残损情况量体裁衣制作的,属于‘可逆措施’。”中国工作队成员袁濛茜说,当时有国际专家提出质疑,建议使用锚杆加固石构件,将有险情的石块穿在一起。“暹粒常年高温多雨,紫外线强烈,锚杆材料老化后可能会破坏文物本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中国专家最终还是坚持了使用钢结构支护的做法,并得到了认可。

  在对抱厦残损的花柱与门梁采取钢结构支护措施前,文物专家们非常细心地在钢结构和石构件之间垫了一层隔离层,用以保护石块不受损伤。“隔离层是我们挑选了十几种材料之后才确定的,经过多次比较和实验,我们发现这种类似于汽车轮胎的材料对石块的磨损最轻,同时又很结实,可以起到保护支撑的作用。”许言说。

  在茶胶寺每一层台的角落处,记者都看到一个类似天线的装置架,中国文物专家们称其为“小气象站”。“它可以测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防风化工作,更好地监测、保护这些石质建筑。”袁濛茜告诉本报记者。

  吴哥古迹建筑大多由石块建造而成,由于年代久远,损毁或者丢失的石构件非常多。为了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工作人员根据史料找到了上千年前吴哥古迹建造时的采石区域,发现了和文物本身材质相同的石头,修复过程中新增配的石材比例严格控制在15%以内。“跨越千年,两拨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来到同一个采石区。”袁濛茜说,每次去采新石料,她都要“脑补”当年的工人们开凿石块时的刀斧声。

本文标题:吴哥古迹里有群中国“文物医生” - 行业快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01L25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