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来

2019-03-20 23:51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94 次

(上接第一版)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昭通在人才的培育上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坚持刚柔并举,同时兼顾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既引进高端人才,又吸收紧缺人才,还培养本土人才,在“引培并举”的

(上接第一版)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昭通在人才的培育上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坚持刚柔并举,同时兼顾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既引进高端人才,又吸收紧缺人才,还培养本土人才,在“引培并举”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昭通也许是我人生的最后一站,我希望把余生献给昭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凤凰计划”引进人才陈泰锋动情地说。1977年出生于江苏的陈泰锋,是经济学博士,做过大学讲师,现任昭通高速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坦言,是昭通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的机遇吸引了他。“十三五”期间,昭通规划建设12条高速公路,概算总投资为1335亿元。几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将专业特长与昭通“交通先行”战略密切结合,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项目融资责任制,打通了“央企、省市补助、金融机构”三个资金主渠道,做到“每条路都有融资方案,每条路都有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落实各类资金800多亿元。

像这样的高端人才,不只陈泰锋一个。2017年以来,昭通市交通系统结合行业特点,立足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共引进19名工程技术和金融方面的精英。无疑,这些人才在优化发展战略、攻克交通核心技术、创新团队培育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外引”上发力,在“内培”中使劲。作为昭通本土成长起来的苹果专家蔡兆翔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今年59岁的老蔡,1982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市农业局工作,一直跟苹果打交道,2015年入选昭通“名家”培养工程。从引试推广“红富士”,到培训果农栽培管理技术;从苹果种植方法的推广,到带着群众建基地闯市场,多年来,他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见证了昭通苹果产业从弱到强的历程,也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与重视。如今,蔡兆翔带领专家团队不断改革,探求新的苹果种植管理制度和种植技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种苹果示范样板有23万亩。

陈泰锋、蔡兆翔,只是昭通人才工作“引培并举”的一个缩影。其实,围绕脱贫攻坚和交通、农业、卫生等重点领域,昭通这些年来一直在持续发力:“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等人才项目的实施,“名家、名师、名医”的不断培养,为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据统计,目前昭通已累计引进院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23人,选拔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66人,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5个以及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4个,先后与苏州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所)意向签约科技交流合作项目近30个。近三年来有1630名优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被招聘充实到各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线。

与此同时,昭通突出创业培训,厚植人才优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雨露计划”“春潮行动”“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等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扩大扶持范围和对象,推动了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加速集聚。

既要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又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盘活存量”。一批批院士专家请进来开展辅导,一拨拨专业骨干走出去增长见识,一支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在昭通初步形成。

人才助力: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人才是强国之基、跨越之本、小康之要。发挥人才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才尽其用,用有所成。2015年以来,昭通以深入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技能扶贫专项行动”为抓手,聚力政策引导、项目实施、载体推动和技能培训,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奋战精准扶贫主战场、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11月26日,昭阳区洒渔镇一农户家种植了15年的苹果树不明原因死亡。昭通苹果产业研究所专家工作站董雅凤研究员得到情况后,带领其他专家很快赶到了洒渔镇。他们一边耐心询问果农,一边查看树冠病斑。经过分析,最后找到了病因,原来是偏施氮肥造成土壤板结,树势衰弱,干腐病严重,导致了苹果树的死亡。问题得以解决,果农感激涕零。当天,董雅凤还从苹果病毒发生、危害以及防控措施入手,给当地农户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受到群众的好评。目前,她所带领的团队对昭通8个苹果品种进行组培脱毒试验研究,并完成了前期的脱毒和初代培养,为苹果新植及果园改造、苹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文标题:让“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来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01M01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