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医问药】血虚与贫血不是一回事

2019-03-30 06:47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99 次

血虚与贫血不是一回事

  钱 琦

  血虚与贫血,不但在词义上有些相似,而且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也有些重合交叉。因此,有人常把血虚与贫血当作相同的病来处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其实,血虚与贫血是中、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

  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肌肉、经脉的一种病理现象。具体来说有心血虚、肝血虚和心脾血虚等。

  1.心血虚的症状多为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脉涩。

  2.肝血虚的症状多为眩晕、眼花、目涩、手足发麻、四肢拘挛、皮肤干燥、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量少。

  3.心脾血虚的明显症状为心悸、食少、乏力,以及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

  血虚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表现,判断出血虚的脏腑病位,同时结合有无发热、疼痛、瘙痒等合并症,判断是否同时兼有气虚、阴虚、血瘀、血热等合并症型,从而制定出治疗方案。临床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四物汤、人参养荣汤、八珍汤等。中医治疗血虚往往气血并补。血虚的治疗效果是根据患者自身症状和舌脉之象的改善程度来判断的。

  现代医学所说的贫血,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

  贫血的治疗,首先是要明确诊断,找出病因。需要查明患者贫血是因为红细胞生成不足,还是消耗过多,或者是破坏过度导致的。比如节食或胃肠道疾患导致的不能正常饮食,引起红细胞生成不足;骨髓造血系统异常,引起红细胞生成受限;各种出血(痔疮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消化道溃疡或肿瘤因素,导致红细胞消耗过多;遗传或后天其他因素造成红细胞结构缺陷或损坏,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度。找到了根本病因,才能针对性治疗。包括补充造血原料(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或抗溶血,或刺激骨髓造血,或化疗,或手术等。其治疗效果是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升程度来判断的。

  贫血病人在中医辨证中,除了有血虚症状,主要还有乏力倦怠、呼吸短促、面色白、畏寒肢冷、浮肿、舌淡、脉虚等气阳不足的现象。也可以说,血虚之因为阴血的亏耗,贫血之因为气阳的不足。

  中医认为贫血的原因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所以治疗慢性贫血不但需要“扶阳益阴、补气生血”的方法,即便急性失血也必须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原则,采用“益气固脱、补气生血”的方法。

  治疗血虚和贫血,中医有不少经方,如治疗心血不足、健忘不寐的养血清心汤;治疗血虚,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的四物二连汤;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四物安神汤;治疗血虚肝郁、月经不调的加味四物汤;治疗血下不止、胎动不安的芎归胶艾汤等。

  如贫血表现为气血两虚者,宜用圣愈汤或八珍汤;阴阳两虚明显者,宜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伴有心悸失眠、食少便溏者宜用归脾汤。

  严重的贫血,往往存在肾阳的不足,必须采用补阳益阴、填精益髓、化生精血的方法,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常用方剂为薯蓣丸、右归丸之类。

  所以,贫血和血虚因中西医立足点的不同,在概念上、临床表现上、治疗上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及对应的中西药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题:【寻医问药】血虚与贫血不是一回事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3020316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