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今年将试点开通家庭医生呼叫平台

2019-04-01 05:59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81 次

  深圳市民都知道,你我身边有很多社康中心,既可以为孩子打疫苗,也方便全家人就近看病。别看这些社康机构“店面不大”,它们正在成为整个全市卫生健康体系的“基石”,也是目前医改的“重头戏”。

  3月20日,深圳市卫健委召开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推进会,继续为基层健康“添砖加瓦”,为基层医护人员“加油打气”。会上发布了《深圳市2019年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提出42条具体措施将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至45%以上,全面改善市民对社区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尤其值得市民关注的是,今年深圳将试点开通家庭医生呼叫平台,免费为市民提供热线服务,居民有任何身体问题,都可以在热线服务时间内致电家庭医生呼叫平台,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光明区家庭医生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光明区家庭医生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康中心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深化医改的总原则,“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深圳始终把’强基层’摆在首位,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说。

  10年来,深圳在社康中心“院办院管”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优化调整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架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基创优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布局上,2014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投入10亿多元用于社康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建立“区域社康中心+社康站”管理模式,2018年,全市再新增社康机构42家,社康机构总数增加至668家,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有1家区域社康中心、每个社区有1家社康机构”。

  其次是提高了基层人才的待遇。深圳将社康机构的门诊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40元/人次,在9家基层医疗集团推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改革,激励其由“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社康医务人员的薪酬基本实现不低于举办医院同类同级人员的水平,在社康工作、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可以“超岗”聘任,对到社康机构工作的规培毕业生最高给予35万元生活补助。

  再次是提升了社康服务能力上。深圳率先出台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和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医养融合服务规范,推动医院的专科号源优先给社康和家庭医生使用,社康上转病人优先诊疗。2018年,双向转诊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基层总诊疗人次占比提高至75%左右,全市组建了229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37万名居民、累计建立家庭病床8300多张,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3%。

  此外,还做实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圳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70元/人,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各区、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持续加大人、财、物投入和绩效考核力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和居民健康改善效果显著提升。

每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名额达300名

  会上,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指出,接下来,深圳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发力“强基层”,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全市各区要全面推广罗湖医改经验,加快完善基层医疗集团规划布局,推进后勤保障、检验检查、药品配备、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推动公共卫生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二是做强市民健康服务大平台。深圳将研究制订《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出台社会力量开办社康机构服务指引,疏通社会力量办社康机构审批服务“堵点”,鼓励社会力量在商业楼宇、企业总部、工业园区开办社康机构,年内新增社康机构100家以上,并在全市社康机构全面配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三是“补强”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在院校教育上,推动本市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系或全科医学学院,建设一批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在毕业后教育上,扩大全科规培学员招生规模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模,将每年转岗培训名额提高到300名。在人才使用激励上,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医院绩效分配的强基层导向,鼓励在社康机构实行目标年薪、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等。

  四是加快社区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12361”工程进度,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病历库、电子健康档案库三库融通。为了优化市民体验,深圳将在社康机构全面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电子健康码”,实现“四扫码”:扫码建档查档、扫码预约签约、扫码上转下转、扫码查询检验检查结果。

本文标题:深圳今年将试点开通家庭医生呼叫平台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0120532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