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互联网医美第一股背后的生意经

2019-04-11 06:41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45 次

  2018年有2000万中国人通过医美实现变美的愿望,每100位消费者中有64位90后、19位00后,其中女性占比更是高达90%。

  也就是说,2000万整过容的人中有1152万是90后女性,而全国90后女性总人口也不过9000万,相当于每9位90后女性中,就有1个整过容。

  将高光和鼻影换成一支饱满的玻尿酸,用光子嫩肤替代粉底和遮瑕,丢掉双眼皮贴安上永久的欧式大双,经过改造后,一个一个都是精致的猪猪女孩。

  想象是美好的,回到现实,去哪儿整容,是摆在女孩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要知道,全国有10000家医美服务商,绝大部分都是私人机构,行业注册整容医生更是只有2800名。

  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同样反映在了刚刚兴起不久的医美行业。

  但要说真正影响女孩的选择,既不是医院,也不是女孩自己,而是像新氧这样的医美社区。

  他们提供各家医院治疗项目、时间、医生等信息以及用户的评价,并鼓励用户分享自己在整容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这些内容吸引了大量对医美感兴趣的人。

  在这之中,新氧无疑是国内医美领域最大的流量收割机。到2018年底,其月活跃用户1400万,而国内全年做整容的人也不过2000万。按其313万位付费用户来算,中国每20个人做医美的,就有3个来自新氧。

  不久前,新氧正式递交赴美IPO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一旦成功上市,新氧将成为国内“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一个新用户成本至少2000块+,下游医美机构沦为“打工仔”

  一说整容,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医美服务机构,一次动辄数千元的费用,让这个生意看上去极其暴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行业中,医美服务机构扮演的只是“打工仔”角色,被拥有流量的互联网巨头收割

  说到底,医美行业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好比我们去看病,首选的是三甲,然后是三甲里的教授级医生,这个几乎不需要做太多决策。但如果你去做个双眼皮,哪个医院最好,选哪个大夫最好,无从判断。

  加上医美服务商格局又极其分散,2018年约有10000家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绝大部分都是私人机构,前五名参与者仅占总市场的7.4%。

  带来的结果就是,医美企业只有不断做广告,提高知名度,吸引客户。

  相比其他平台,医疗美容市场的获客成本高的惊人。有资深医美业从业者透露,线下医美诊所平均获客成本为6000元/人,而以往医疗美容机构有40%甚至更高的营销费用给到渠道。

  以艺星医美为例,2017年艺星的活跃用户13.65万人(在相关财政年度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当年销售费用3.06亿,平均单个用户成本2241元。要知道,艺星医美是目前所有上市医美机构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一家,行业内的老大尚且如此,后面的更不用说了。

  之所以医美用户这么值钱,也和这个生意有很大关系。

  整容这事很容易上瘾,先割个双眼皮,然后垫个鼻子或下巴。年轻打打玻尿酸,老了再拉皮,几乎覆盖整个生命周期。此外,随着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占比提高,因为其非永久性的特征,也带动了后续的复购,每次消费也至少在2000元以上。

  过去,医美行业广告支出的大头在百度。“百度每年600个亿的竞价收入里,有200个亿来自医疗,其中一半是医美。”医美创始人金星说。

  随着像新氧这样的医美垂直社区崛起,收割者从原来的百度,变成了新氧等移动端新锐。于是,新氧接过百度的大旗,在这个超级赛道,做起了倒卖“人头”的流量生意。

  医美流量收购机:每20个人做医美,就有3个来自新氧

  新氧做的是流量生意,商业模式也不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前期通过宣传推广进行引流,再通过平台上海量原创、UGC模式生产的内容将用户留住,最后为下游医美服务商导流变现。

  2016-2018年,新氧的月活跃用户分别有456.6万、982.1万和1400万。2017年、2018年新增用户分别为525.5万和417.9万。同期,新氧的营销和用户获取活动费用为0.94亿和2.33亿。

  这么算下来,2017年新氧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仅为18元左右。到2018年,成本增加到55.75元。较低用户成本,是新氧商业模式成立的重要因素。

本文标题:拆解互联网医美第一股背后的生意经 - 行业快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11215Q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