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2019-04-19 19:46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63 次

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专访宁津县中医院院长石洪柱
  石洪柱早期开展介入超声手术亲自把关中药质量 行政查房超声联合DSA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本报记者 王小飞 通讯员 郭玉英 张涛
  躺在病床上的李霞(化名)心绪起伏,因子宫肌瘤生长过快并伴有腹水,她本以为自己的子宫要被全部切除。但没想到的是,医生通过超声介入检查发现,原发病灶来源于肠道,找出了始作俑者,李霞的子宫保住了。
  不过李霞并不清楚,为她做出精准诊断的石洪柱,不仅仅是一名医生,还是宁津县中医院院长。
志不强则智不达手心入了猪肝味
  时间退回到1999年,江苏省肿瘤医院的门前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医生,他要在这里继续学习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这位年轻的医生正是石洪柱,此时的他踌躇满志。
  “当时全国范围内搞介入超声的不多,江苏省肿瘤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算是比较早的,本身我就是一名超声医生,所以非常珍惜那次学习机会。”石洪柱回忆说。
  石洪柱不放过每一次机会,认真记录、虚心请教,他决心把这项当时的前沿技术带回宁津县中医院,惠泽一方乡亲。但是学成归来的他,很快意识到了现实的骨感。“当时医院使用的是某品牌的第二代超声仪器,而医疗领域可用于介入超声手术的已经是第五代仪器,在当时,我们县中医院的设备是比较落后的。”石洪柱说。
  介入超声对仪器的要求很高,其分辨率等指标直接影响医生的观察和判断。就此先拖一拖,不开展介入超声?石洪柱心有不甘。向医院申请购买一台五代设备?当时一台五代设备高达120万元,院方难以承受。
  面对现实,石洪柱决定迎接困难的挑战。他从集市上买来了猪肝模拟人肝,又从里面放置了花生米、葡萄等模拟囊肿或者肿瘤,操作着那台二代机器,开始了一遍遍的实验过程。手握穿刺针的石洪柱心中明白,真正到了临床时,他没有出错的资本,每一次细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
  从那之后的多少个万籁俱静的夜晚,院楼一隅却灯光如昼。直到一天,石洪柱偶然间闻到了手心有一股奇怪味道,他突然心中有了底气。那是猪肝的味道,正是因为无数次的练习,那股味道已经浸入了皮肤。3个月后,第一位经过石洪柱成功治疗的病人走下了手术台,同时也拉开了宁津县中医院介入超声时代的序幕。在那之后,肝肾囊肿、肝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精细化介入超声手术陆续开展起来,石洪柱不仅给医院节省了120万元,还让当地的父老乡亲享受到了前沿的医疗技术。
闻鼙鼓而思良将 让更多“超医”成长
  “在传统手术下,比如甲状腺结节,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活检,如果手术范围做的小了,检验结果呈现恶性,那还要进一步清扫淋巴结;如果手术过程中切小了,检验结果出来发现是良性的,又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而通过介入超声,这一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谈起介入超声的优势,石洪柱说,通过避开神经和大血管,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取细胞,或者用粗针取组织条,进行常规病理检测,非常容易就能判断出来结节或者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既避免了通过传统单纯影像学“隔皮猜瓜”的局限性,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能够实时观察,让医生在手术前就能根据检验结果制订方案,有的放矢,避免手术不彻底或者过度,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介入超声是微创手术,但微创不是无创,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介入超声也不例外。”石洪柱说,仪器的分辨率、患者呼吸时伴随的脏器移动、医生的临床操作水准等,无不影响着手术的结果。“比如甲状腺的穿刺,如果取病理的时候扎到颈动脉,患者的整个脸面就会立刻变紫,因为动脉内血液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扎到神经,可能病人就会有短暂性失语。再比如心脏穿刺,手法稍重,就会扎到心肌。”石洪柱强调,介入超声的每一次施治都要慎之又慎,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丝毫马虎不得。
  正因为如此,面对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患者,石洪柱作为院长有喜有忧,喜的是百姓对于宁津县中医院的信任和对介入超声的认可在提高,担忧的是自己的介入超声医生们能担负起这样的担子吗?为此,已经身为院长的石洪柱一边承担医院整体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经常走上手术台,通过言传身教来让年轻医生尽快成长起来,不搞技术封锁,倾囊相授。如今一批在手术台上淬炼过的年轻医生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中西结合重实践
  介入超声属于西医范畴,而如今他却要管理一所中医院,当西医微观思维遇到中医的宏观思维,两者之间会有矛盾冲突吗?面对他人的担忧,石洪柱却显得十分豁达,在他看来,古代中医望闻问切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超声”,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中西并举,这才是一所现代化中医院发展的方向。“只要有利于服务老百姓,能够治好患者的疾病,就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西医大夫要懂中医,中医大夫也要尊重西医。”石洪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专业而“偏科”。
  在宁津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功案例俯拾皆是。赵瑞(化名)是一名急性阑尾炎患者,因情况紧急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很顺利,但是做完手术后,肠蠕动却一时恢复不起来。面对这种情况,医院早有准备措施,仅需 一副中药,就解决了赵瑞的排气排便困扰。如果仅采用手术治疗,患者除了术后刀口疼痛之外,还会腹胀难忍,如果长期肠蠕动不佳,甚至会出现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等情况。
  石洪柱始终秉持中西医结合要靠实践的原则。在他看来,古代中医学徒跟着老师学,从柜台抓药开始,到制作药丸子,同时负责一些为病人跑腿的事,慢慢出徒、从医,这样的培养方式好处是有了实践,但往往学生学习的经典理论有限,能自成一派却难以集大成。而如今学院式的中医教育模式,学习的经典理论倒是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差了,出现了很多“工具式”的师生,很多学生懂临床的不懂中草药,懂中草药的却又不懂临床,理论与实践的割裂现象时有发生。“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事业,正是我们还清欠账、展翅腾飞的最好时代,每个中医人都应该竖起中医的旗帜,奋发向上。”石洪柱说。
  为此,石洪柱专门制定了“内部造血”和“外部引进”双管齐下的措施。在宁津县中医院,从不乏优秀的科室和医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该院一些专家在治疗中风疾病方面便在县内享有盛誉,夯实基础之后如今又采用中西医并举的措施。2008年,国家明确提出扶持中医药发展,列出了一批培养扶持项目,宁津县中医院的中风科便名列其中,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科,康复科也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专科。石洪柱挨个去拜访院里的老专家们,请他们在医院内任意挑选有潜质、肯上进的青年医生教授中医知识,让年轻医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老专家的经验与技术不会随着他们的退休而后继无人。
  与此同时,石洪柱还采取引进来的策略。去年刚刚举行过的宁津县中医院膏方节,已经是第八届了。与往届一样,一批技术好、医德高的专家被请到了中医院。医院从本院医生中进行遴选,一批有临床经验的医生跟着专家去抄方,并参与诊断、辨证治疗的过程;另一部分经验尚浅的医生,会被安排去抓药,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各种处方和药性以及如何配制。
  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又施行因材施教,中医院的年轻医生们各得其所、各取所长,石洪柱打造的学习氛围如同丹桂飘香一般在医院中弥散开来。
登山小鲁具慧眼化作神农验百草
  “中医院的发展不能仅靠中医,不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走的多了,看到的多了,石洪柱在谋划医院发展、布局医院战略时,不像是一位业务出身的院长,更像是一名管理学家。在他看来,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危重症急救,是现代化中医院发展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如今,宁津县中医院饮片占到了处方60%左右,免煎颗粒深受百姓的欢迎。“过去的传统煎药方式虽然讲究,但是对煎药者的要求很高,包括使用什么样的器皿、芳香类药物如何煎熬、树根类药物又需要多长时间、什么药需要文火慢熬、什么药又应该猛火急攻等,别说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是老年人也很难熟练掌握。采用免煎颗粒在保证药效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老百姓用药,所以也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石洪柱对记者说,从2008年开始,医院已经开始采用免煎颗粒。为了保证药材的安全性,最初中药的采购与合作伙伴的敲定,石洪柱都会严格把关。即便药企远在外省,石洪柱也会亲赴现场,评估药企能力,检验中草药,确保都是合格高质的道地药材。“中医行不行,中药很关键,中草药采购环节很关键,绝对不能糊弄老百姓。”石洪柱说。
  在突出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之外,石洪柱同样意识到了危重症急救的重要性。“老百姓不可能只得慢病,如果得了急症医院治不了,这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院。”石洪柱对记者说:“能否接诊危重症病人,能否给他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救治,这真正体现着一个医院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因此,近年来在石洪柱的推动下,宁津县中医院对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也在逐年提高,一所现代化的中医院也在其带领下于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专家简介
  石洪柱,宁津县中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超声科专家。从事超声诊断治疗工作20多年,在德州市率先开展了介入性超声诊断治疗,在实质性脏器肿瘤、囊肿、脓肿以及积液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曾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等国家级学术期刊就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得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奖”“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本文标题:在守正中创新,“超声院长”的中医院改造之旅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1922V3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