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救命仙草”為產業扶貧添新軍
載入道家醫學經典《道藏》的鐵皮石斛,原本在貴州山區的石頭縫裡野蠻生長著。隨著地方政府的引導,昔日的“救命仙草”如今已成為貴州產業扶貧中的一支新軍。日前,貴州省科技廳出台建設方案,賦能鐵皮石斛種植,點燃了“扶貧仙草”在貴州大地的燎原之火。
石頭山上種出“致富草”
“篤山篤山,全是石頭連成山,道路好比上青天,十村千山石漠化,一年糧食吃半年!”在黔西南州安龍縣,當地的順口溜,道出了深度貧困村的無奈。這些貧困村,多是被稱為“地球癌症”的喀斯特地貌,怪石嶙峋卻又寸草不生。
“以前看著這些石頭我們就發愁,現在,這些‘死資源’變成了我們的活資產。”安龍縣者貴村科豐組村民王玉秀說,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當地村民在石頭上做文章。鐵皮石斛的種植,不但解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難題,而且讓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鐵皮石斛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安龍縣西城秀樹農林有限責任公司走出了精准扶貧“123”模式。
“1”即一個保障,讓貧困農戶進入企業就業,月收入2000元以上,家庭經濟有保障﹔“2”為兩次分紅,一是保本分紅,每年每戶最低年收入1200元,二是反租倒包,貧困戶以省級財政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資金811.33萬元入股公司,帶動貧困戶445戶1691人,石斛正常產出后所多出的增產部分按5︰5分成﹔“3”是“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實現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效益明顯。
產業痛點成脫貧路上攔路虎
貴州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境內曾經擁有豐富的野生鐵皮石斛資源,是鐵皮石斛地道的原產地,羅甸、荔波、安龍、赤水等地均是鐵皮石斛的原產地。
在數十年前,貴州省鐵皮石斛常年收購量在200—300噸之間,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東等地。但由於鐵皮石斛生長在岩縫中和寄生樹上,繁殖能力低,發株慢。過去的成藥採集是連株拔起,拔一株就少一株。自上世紀60年代后,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加,無節制、無計劃的採集使野生鐵皮石斛資源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貴州省野生鐵皮石斛產量不到2噸,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
近年來,貴州省非常重視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鐵皮石斛產業種植面積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300畝擴大到2016年的近20000畝,從一個示范點擴展至全省9個州市的30多個縣市。
在貴州眾多道地特色藥材中,鐵皮石斛是亟待深度開發的主要品種,在中成藥及“大健康”相關制品研究開發與生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和資源優勢,為貴州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是,從全省鐵皮石斛產業發展情況看,問題依然不少:產業發展速度快而整體規劃缺乏、企業增長無序而科技創新乏力、種植和初加工產品形式多而缺乏統一的質量標准、種植企業和農戶多而深加工及龍頭企業少等等。
這些產業“痛點”,也成了村民們脫貧路上的攔路虎。
聚焦需求科技支撐產業發展
如何讓科技賦能並支撐產業發展,讓鐵皮石斛為貴州脫貧攻堅再立新功?今年以來,貴州省科技廳組織召開了“科技支撐鐵皮石斛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就如何推動貴州省鐵皮石斛種質資源庫建設、品種選育、市場需求調研、鐵皮石斛飲料開發、產學研合作等工作進行了研討和安排部署。
結合鐵皮石斛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貴州省科技廳整合多學科領域資源,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開展鐵皮石斛產業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針對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鐵皮石斛飲料產業化開發,貴州省科技廳組織凝煉了“貴州鐵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鐵皮石斛鮮葉飲料產業化開發與示范應用”2個科技重大專項,擬資助資金1694萬元。
按照規劃,貴州將建成鐵皮石斛仿野生栽培試驗示范種植基地850畝,年產值達1.25億元,技術成果輻射推廣2萬畝,預期產值2億元以上。預計形成飲料中試生產線1條,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何星輝)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23231642019.html